黃雄心
摘 要:新的教育背景對教學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革新成為近年來教育事業的大趨勢。課堂改革是不斷適應新形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滿足國家對人才要求的學生的必要措施。將以初中語文為例,對課堂教學的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語文是初中所有教學課程中最為接近生活實際的一門課程,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際、人在無意識時表現出來的文學素養都與語文有關,語文教學因而受到相當多的關注。社會在發展,對文學人才的要求也在發生著改變。以下將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進行分析思考。
一、傳統課堂的不足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氛圍相對較為嚴肅,教師負責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課堂反應和知識接受程度則不在關注的范圍內。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學生并沒有真正地融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極容易造成思維的游離,精神不集中,只能夠被動地“聽”,而不是主動地“想”,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授課過程中缺乏激情,更無法帶動學生積極參與。
二、改革新措施
1.為學生確立短期內的努力目標
學生在語文學習時最怕沒有目標,在學習過程中,不知道自己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迷茫、彷徨等情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短期內可以見到效果的目標,目標確立得過大,比如,某學生在語文中考時得第一名等,這樣的目標就會顯得空泛,學生就無法具體實施,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恰當的目標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今天要掌握多少個成語解釋、明天要背誦幾首詩歌等,這樣的目標就容易落實到行動中,而且容易達成,日積月累,提高自信心,就會得到令自己滿意的語文成績。
2.課堂氛圍適當輕松化
語文課堂是幫助學生體會語文之美的場所,倘若過于嚴肅就違背了教學的初衷,當然也不能過于輕松,學習氛圍過于輕松化,學生的精神就會懈怠,同樣不利于語文的學習。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的氛圍把握好分寸,該嚴肅時嚴肅,該輕松時輕松,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勞逸結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初中語文的教學盡管存在著不足之處,但在進行教學改革時不應當全盤否定,要適當保留,再融入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要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
參考文獻:
郭迎春.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0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