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斌
摘 要:闡述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關愛學生;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交往課堂教學環境等方式,促進課堂教學管理,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課堂;管理;注重;創設
高效課堂是指課堂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管理好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石,也是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那么,教學中如何才能促進中學高效課堂教學管理呢?下面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是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起點和基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感情的投入,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學習心理。如在批改作業時,我不僅僅只是打出對錯,還給予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你真的進步了”“你的觀察真仔細”“你的設計巧奪天工”等等,利用這些無聲的語言激勵著他們,使他們對做作業有了積極性,對物理知識做到了活學活用。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歧視他們,而是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在課后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在物理學習上的困惑,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學生意識到教師是真心愛護、關心他們、為他們操心時,學生會樂意接受你的教學策略。
二、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交往課堂教學環境
原來的課堂教學管理側重于要求學生對規章規則的服從,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學生問題行為上。學生只能“服從命令接受”,并不能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而高效課堂教學管理應該是以學生為本,即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并圍繞新課標課堂教學管理設計教學,實施時還應該依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的調整。如在“重力”學習中這樣來教學:第一步: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用什么工具測量力的大小?(3)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4)如何表示一個力呢?第二步:以提問的方式引入新課:(1)咱中國人都為一只“載人飛船”的上天和返回而振奮、而驕傲,這只飛船叫什么名字呢?(2)“神六”在太空中是隨意遨游的嗎?(3)為什么“神六”會圍繞地球旋轉而不逃離地球呢?第三步:請幾個學生一起往上跳,往上拋東西,師生再一起做教材第54頁“模擬引力”實驗。提出疑問:往上跳和往上拋東西為什么總是落向地面?什么原因使橡皮不會飛出去?(學生觀察、討論、思考、相互交流感受萬有引力。)引入牛頓的故事,順理成章地引入“萬有引力”“重力”概念,體現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把抽象的概念真實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以及萬有引力的相關知識,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學生閱讀教材第55頁第2自然段課文后,列舉生活中有關重力的例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用提問方式幫助學生一起回憶復習已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把新舊知識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也創設了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交往的課堂教學環境。“體驗、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是新的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我們在課堂教學管理中需努力追求的。只有這樣,新課程的目標才能得到真正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和諧平等、靈活互動的課堂。
總之,課堂管理是一項融科學和藝術于一體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學會運用一些課堂管理的技術。無論如何,新課程的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管理應該成為“探索的物理”“趣味的物理”“體驗的物理”“活動的物理”“生活的物理”“實驗的物理”。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教育理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07.
[2]李春梅.談中學生物學課堂教學“五點”探析.中小學教育,2011(0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