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明仙
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它集陶冶情操、發展潛能、提高思維能力于一體,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首先當看他的閱讀能力如何。閱讀能力高低也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決定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古人讀書貴在“自得”。有口無心的讀不同于專心致志的讀;盲目的讀有別于自學的讀;應付式的讀“食不知味”,有目的讀“津津有味”。因此,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閱讀,從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是故曰‘教學相長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是這樣定義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及教材之間的聯系輸送帶,也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它以學生的思維主導,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閱讀活動中,理解、體驗、感悟、知新。而這就要語文教師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教學。幾年來,我立足于欣賞式閱讀教學的實踐,課堂閱讀的效果不錯,現提供給語文教師探討和借鑒。
一、欣賞文本,讀出個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文學作品已有自己的一些喜好與思想,要讓學生喜歡閱讀,首先教師要選擇好的文本作為載體。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只有好的文本,才能讓師生陶醉其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分析;也只有好的文本,才能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從而在閱讀實踐中放飛心靈,在閱讀的天地里盡情遨游。我們可以做到:興趣閱讀,營造氛圍;激活思維,文本交流;激勵閱讀,感悟欣賞。
二、相互欣賞,搭建平臺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教師是實施教學過程的主導者,除了要欣賞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外,更重要的是用源泉一般的“嘴”去啟發、引導、點撥,努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究知識的主人。我們可以做到:教師示范,學生欣賞;學生閱讀,教師欣賞;合作探究,互幫互賞。
總之,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語文教師一直都在為之努力的,而怎樣真正搞好閱讀教學又是我們一直困惑的。欣賞式閱讀教學注重學生潛能的發展,多年來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造就了欣賞式閱讀教學。讓我們充分踐行欣賞式閱讀教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語文閱讀教學這一領域走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吧!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