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玉玲
摘 要:自從新課改正式實施以來,學校在教學方面也進一步積極響應,表現出對素質教育發展的認同和支持。而同時,新課改給予了教師在教學方面更大的挑戰,對教師掌控課堂效果的能力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新課改之后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對于教師而言不僅僅是理念,還要有格局和操作方法的要求。因此,在化學教學中保證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實現高效學習和強化素質的目標,成為討論的主題。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靈活實踐
一、課改過程中化學教學出現的問題
新課改之下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來完全取代舊有的模式,因而在其中必然會有一個沖突和調節適應的過程。同時,由于具體情況的差異,實現新課改目標的具體操作也會遇到不同的阻礙。因而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層出不窮,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1.舊的教學方式和理論的慣性依舊存在
慣性的固有存在是難以避免的,而之前的完全強調應試教育的模式對于學校、教師乃至于學生的影響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消除。高中因為需要面臨高考的現實問題,無論哪一方面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而受到這種壓力之下就很難發揮出足夠的能量和時間來應對素質教學。而對于教師而言,自身面對的壓力也并不小,在面對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和現實狀況的慣性碰撞的時候,無所適從或者妥協的情況,顯然會更多,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吸納程度,導致效果不佳。
2.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和已有的教學格局缺少契合
新教材在知識方面與實踐狀況緊密結合,而教學的范圍也大幅度地增加。但就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而言,很多地方本身并不具備實施的條件,如果僅僅是在課堂上從理論入手,輔助以少量的實驗,是不足以實現新課改之下素質發展的目的的。如何在已有條件下創造新的范式,保證學生素質水平的有效提升,也是對于教師工作的一大挑戰。
3.教學內容難以面面俱到
化學教學涉及實驗和實際的東西比較多,而新課改之后的教材中這方面的內容更加廣泛,但是相對而言,必修內容在理論上一般比較淺顯,而發散性和自主學習的內容卻數量巨大,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對于教師而言,如何加以選擇,保證在比較緊張的時間內完成課程的教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并非易事。
二、在實踐中完善課改的目標和教學正常狀況
1.激發和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本,也就是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要的方式,而且對于化學教育的擴展內容有了很大的擴充和聯系。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就應該改變過去的灌輸式教導,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化學的應用是可以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到更多實踐性的價值,就可以相對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也能夠對其素質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2.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合理地把握深度與廣度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改變一直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范式,通過增強和學生的互動,進行共同的探討,從而形成一個參與性、開放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對于課程的接受。
3.聯系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實驗的多樣性,通過實踐行動以小見大
化學教學中實驗的作用不可忽視,而新課改的目標下,應當進一步擴展試驗的范圍,并且聯系實際,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性活動。
新課改下化學課程有了一個質的改變,因此,對于教學的發展也需要有相應的變化。這就需要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對于教材和方式進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討,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相關素質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鄭喜煥.淺析初中化學探究式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教師教學,2012(14).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