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課是黑龍江省新編信息技術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本單元名稱為《走進網絡世界》,整體教學目標與要求是:了解網絡和因特網的概念以及相關術語,體會網絡在人類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全面認識因特網的主要功能并加以理解,能夠應用網絡的信息服務、信息傳輸及共享資源等功能為學習和生活服務。掌握查找信息、下載保存、E-mail、博客、即時通信、論壇等常見的網絡操作,能夠利用因特網進行交流,自我探索和實踐,了解因特網的新興應用。了解計算機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和特點,初步掌握保障計算機安全的途徑和方法。用正確的道德法制觀念去評價各種網絡行為,理解“青少年文明上網公約”的意義,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和上網行為規范。
本節課的實施,應注意課節之間的銜接和承上啟下,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注重學生道德習慣的養成,特別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理解每節課欄目設置的意義,合理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成長,聯系實際,探索合理、有效、積極的學生評價體系。
二、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對象為七年級學生,考慮到學生家庭的電腦裝備條件以及學生本身水平的差異,大部分學生也曾經多多少少接觸過因特網,因此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學本節內容,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三、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
了解因特網及其描述性定義;掌握因特網中域名與IP地址的組成,了解域名與IP地址之間的關系和常見域名;了解常見的網絡協議;了解因特網為接入用戶提供的服務。
2.技能目標
會使用課件自學,會瀏覽網頁。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網絡、維護網上文明、遵守網絡道德法規的思想意識;養成良好的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
四、教學重點
了解因特網、域名和IP地址;因特網為接入用戶提供的服務與應用。
五、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因特網的定義;IP地址與域名之間的關系。
六、教學過程
1.導言
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架起了連接世界的橋梁。我們從本節課啟程,踏上信息高速公路,走進因特網的世界。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因特網的一些基本知識,了解因特網的網絡協議和基本服務;理解什么是域名和IP地址。
2.討論
請大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網絡帶給我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它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
3.讀文,了解因特網的一些基本知識
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大致了解一下因特網的一些基礎知識(三分鐘),然后教師根據事先發到學生機的PPT課件指導學生調閱,再讓學生說一說,對這些知識是否增進了一些了解,教師再集中進行一下演示和講解。著重在因特網、IP地址、域名、網絡協議、網絡服務等概念的內涵和現實生活例子來讓學生了解其知識。教師可演示一些直觀的應用,比如在講解域名利用PING命令來PING哈爾濱師范大學的網址,來直觀感受域名與IP地址的關系。再介紹一些常見的域名縮寫使學生對這一知識增加進一步的理解。這個步驟還可穿插“博弈舞臺”進行訓練,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IP地址與域名之間的關系?為什么要將數字型的域名轉換為字符型的IP地址?除了本課所介紹的域名縮寫,你還知道哪些國家或組織的域名縮寫?同學間交流一下。
4.課堂延伸閱讀
指導學生分組閱讀討論“資源視窗”,了解因特網的歷史,同學間探討。也可以登錄課本中的網易學院因特網教程等網站進行學習。教師還可以將事先準備的因特網相關知識、歷史介紹的視頻播放給學生或放在學生機中供學生觀看。
5.寫下收獲
在“成長基石”文件夾的“學習表單.doc”文件內,寫下學生在這節課里的收獲。
七、教學反思
本課是對任務驅動和基于Internet資源型學習的信息技術課的一次嘗試,教師由學科專家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
針對學生水平差異大這一特征,把學生分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協作學習的能力,但是要注意分組的時候對于各個學生的水平應該有一定的了解,避免把同等弱水平的學生分成
一組。
因特網的歷史、相關名詞等知識如果按照傳統講授方法,則學生味同嚼蠟,印象也不深。如果深入挖掘這一知識,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感興趣的地方,關鍵是呈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