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平(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6)
乒乓球三階段技術比較分析①
——以2015年乒乓球世錦賽女單決賽為例
熊平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6)
摘要:中國乒乓球運動多年來長盛不衰,始終在世界保持整體領先的地位,這也引得眾多乒乓球研究者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技術、戰術、心理等多方面進行研究。該文采用文獻法、錄像觀察法、數理分析法,利用乒乓球的“三階段”等研究方法對2015年乒乓球世錦賽女單決賽運動員的發搶球段、接發球段、相持段進行分析,發現在不同階段各有所別,其效用各有不同,其技術結構優勢各有差別。該文以乒乓球技術作為研究基點,意在比較透徹地當今乒乓球技術發展的趨勢,為乒乓球運動員進一步的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乒乓球技術三階段結構
由20世紀90年代速度與旋轉、速度與速度、旋轉與旋轉的激烈較量,快得讓人們看不清技術動作,旋轉的變化讓觀眾看不懂它的奧秘,回合量的減少影響力觀賞度,降低了觀眾興趣。到21世紀的規則演變:增大球體、改變材質、濃縮11分賽制、發球無遮擋式,這些舉措意在放慢擊球速度、降低旋轉強度、增加擊球回合數,使人們更真切地感受乒乓球的魅力,提高乒乓球項目的觀賞度,使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這一運動項目。而怎樣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增強競賽能力,將乒乓球推向世界成為了乒乓球研究的重點。乒乓球賽事將乒乓球技術展現得淋漓盡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主辦的世界性高水準的乒乓球比賽,與奧運會乒乓球比賽、世界杯乒乓球比賽構成了世界乒乓球比賽的三大主流,人們對于乒乓球的觀賞也主要在這三大賽事。該文以代表世界乒乓球最高水平的丁寧和劉詩雯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兩人發球搶攻技術、接發球和相持階段技術進行統計分析,并在知網上查閱大量關于乒乓球技戰術、乒乓球比賽心理、評判方法的文獻資料,查閱體育統計學、體育學刊物上有關乒乓球的文獻和報道,對所有文獻進行整理并歸納綜合分析,為該文提供理論依據,旨在透徹了解當今乒乓球技術結構的發展趨勢,為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提供參照依據。
該文以2015年世乒賽女單決賽錄像為研究對象,采用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乒乓球組吳煥群的三段指標評估法對丁寧和劉詩雯在比賽中的發搶段、接發段與相持段的技術使用和得分情況加以統計和分析,比較差異。三段指標法的計算方式如下:三段指標法的計算方式如下: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總得分+總失分)×100%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吳煥群、張曉鵬兩位老師對單打比賽三段技戰術評估的標準(如表1)。

表1 三階段技戰術評估標準

表2 丁寧、劉詩雯發球效果對比分析

表3 丁寧、劉詩雯發搶段效果對比分析
2.1丁寧、劉詩雯發球與發搶段效果對比分析
發搶段是乒乓球中的第一板和第三板,其主要技術包括發球、挑打、彈擊、扣殺、快拉、快帶、暴沖等。發搶段是乒乓球技術中尤為重要的一個階段,是運動員在比賽中是否能爭取到主動、爭占先機的關機因素。
乒乓球技術中,發球時唯一不受對方來球制約的技術,它具有極強的主動性,可以懸著最適合自己的站位,按照自己的意圖把球發到對方球臺的任何位置。一個高質量的發球,可以起到先發制人的作用。從表2可以看出在發球階段丁寧以明顯優勢強于劉詩雯,并且7個發球得分中有5個是下蹲發球。這也是丁寧在關鍵時刻能力挽狂瀾、戰勝劉詩雯的關鍵。
雖然從發球來看,劉詩雯明顯不如丁寧,但從表3發球搶攻技術統計來看,劉詩雯的使用率比丁寧高1.9%,得分率高3.8%,劉詩雯在搶攻段優于丁寧,稍微彌補發球的不足。劉詩雯在第三板搶攻直接得分19分,而丁寧為9分。
由此可見在發搶階段,丁寧有發球直接得分的優勢,而劉詩雯利用第三板技術彌補自己發球不足。但由于兩人都十分熟悉彼此打法,能控制對方,使其打不出高質量的發球搶攻,所以在發搶接段難分伯仲。在發球中劉詩雯人應根據自身特點對發球落點、旋轉加強訓練,使發球更具變化性。在搶攻段丁寧應更積極主動,訓練第三板技術。
2.2丁寧、劉詩雯接發階段效果對比分析
接發階段是乒乓球中的第二板和第四板,主要是對對方發球的直接搶攻和接發球后對對方回球的搶攻,要求在最短時間,判斷對方來球的旋轉、速度、落點進行回擊。是比賽中由防轉攻、攻防轉換的最常用的階段。
從表4可以看出,丁寧在接發球階段的技術較為突出,為自己在接發階段處于主動地位,使得對方陷入被動的局面接連失利,是贏得比賽的主要技術。而且,丁寧接發球搶攻的穩定性和成功率較高,在比賽中處于主動進攻狀態,丁寧還通過接發球的落點變化牽制劉詩雯,使劉詩雯絕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防御狀態,為自己創造了更多更好的進攻機會,從而為自己建立了極大優勢,也為自己獲得比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整場比賽中除第五場接發球搶攻使用率偏低,其他六場使用率還不錯,其中第三場得分率達到優秀,第四場達到良好的水平。
而劉詩雯在接發球階相比丁寧稍有遜色。主要是因為丁寧的下蹲發球是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中為數不多的一位,其發球優勢對劉詩雯來說還是有些威懾。在第二、四板中,丁寧得分12分,劉詩雯得分13分,無明顯差別。而且從表4中也可看出,劉詩雯的接發球階段相對丁寧來說不穩定,在第二、三、四、七局中接發球的得分率明顯低于丁寧。
2.3丁寧、劉詩雯相持階段效果對比分析
相持階段是指一方發球搶攻或接發球搶攻后未能結束一分的爭奪,而進入與對手對攻、對沖等相持時的制勝階段。
從表5可以看出,丁寧和劉詩雯在相持階段的使用率都是14.3%,得分率稍有差別,在第一、二局兩人相差不大,第三、四、五局劉詩雯得分率明顯落后于丁寧,但在第六局,劉詩雯上升趨勢很大,比丁寧高了55.6%,在相持階段劉詩雯的來勢洶涌,以速度快、但丁寧故意放慢節奏,加轉旋轉,造高弧線,若劉詩雯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則引起失誤,所以丁寧很好地制約了劉詩雯的快。但在第六局,劉詩雯變積極,主動掌握球的控制權,使自己的速度快、力量大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觀眾認為劉詩雯勝卷在握時,由于丁寧賽中腳踝扭傷,暫停比賽近10分鐘后,劉詩雯的連連失誤,丁寧不急不慢,以左右開弓代替側身拉的戰術減少腳的移動。但在相持階段丁寧的線路較單一,拉球力量過大,導致還原速度慢造成自己失誤較多。
乒乓球技術結構的分析是乒乓球技術分析的核心,同之,乒乓球運動員提高乒乓球技術結構是提高乒乓球技術的重中之重。
(1)搶發球階段,乒乓球運動員要根據自身特點,掌握發揮富有自我風格的高質量發球,建立新的發球套路、發球手段要多變化、增加搶攻的范圍,培養前三板快、準、狠,外加增強球的旋轉。
(2)接發球階段,訓練對來球旋轉、力量、速度的快速判斷并快速做出對策反應,根據策略對球的弧線、力量、速度、落點進行合理運用,處理好接發球的控制性和兇狠性的關系,強調快速、兇狠、主動地接發球意識,變中求主。
(3)相持階段,建立主動相持的意識,加強擊球的落點意識,加強訓練運動員的持進攻能力和穩定性,培養快速攻防轉換的意識和能力。
(4)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應全面、系統,將身體素質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與心理訓練相結合。

表4 丁寧、劉詩雯接發段效果對比分析

表5 丁寧、劉詩雯相持段效果對比分析
[1]吳煥群,張曉蓬.乒乓球競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開發及效用[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57-126.
[2]張曉蓬.中國乒乓球戰術訓練水平定量診斷方法及實踐效用[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61-93.
[3]伍方佳,陽海青,孫群群.張繼科與馬龍技戰術比較分析——以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單決賽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5,34(3):255-257.
[4]佘競妍.乒乓球技術體系的分類及效用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16-37.
[5]李榮芝.乒乓球運動的歷史演進及跨文化傳播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2:20-146.
[6]張紅玲.當今乒乓球運動技戰術發展趨勢[D].北京體育大學,2006:10-32.
[7]唐建軍.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技術文化分析[J].體育科學,2005,25(7):79-83.
[8]張經慧,陳時強,劉旭光.中國乒乓球運動對世界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2):77-78.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b)-0203-02
作者簡介:①熊平(1990,1—),女,漢,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方向: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