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開啟幼兒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幼兒園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音樂活動,能夠提高幼兒音樂素質,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從音樂節奏感、音樂賞析以及教學內容與形式轉變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借助音樂活動培養幼兒音樂素質,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音樂活動;幼兒;音樂素質;培養
音樂教學符合幼兒園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一般都開設有音樂課程。一些幼兒對音樂缺乏興趣,或者由于缺乏自信,很少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導致音樂教學課堂效果無法發揮。
一、借助音樂的節奏感,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節奏感訓練是幼兒音樂課堂中重要的培養項目。可以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選擇輕松愉快的音樂節奏,提供給幼兒更多的節奏練習機會。通常來說,節奏訓練稍顯枯燥,如果僅僅通過拍手練習節奏,幼兒會產生厭煩情緒,對整個教學過程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音樂進行節拍訓練。比如,在《小板凳》這首歌曲下,讓幼兒跟著音樂哼唱,同時引導學生打節拍。再如,《咚咚鏘》曲子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幼兒用手打四分音符的節拍,用腳踏八分音符的節拍,還可以通過嘴發音表示休止符,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避免音樂節奏訓練的枯燥性。
二、借助音樂欣賞,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
音樂感受力是評價幼兒音樂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主要指的是對音樂所反映情緒以及思想的體驗,同時音樂感受力還體現在對音樂的共鳴上。但是由于音樂感受力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需要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圖像。在幼兒音樂感受力的培養方面,教師需要通過有效引導,讓幼兒在自我摸索中體驗音樂的魅力。
如,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音樂賞析,從音樂賞析中讓幼兒體會音樂中包含的信息。《花好月圓》歌曲賞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歌名、歌詞給學生進行解釋,增強學生對歌詞的理解,伴著歌曲,讓幼兒仔細地聆聽,引導幼兒想象夜空中有一輪明亮的月亮形象,久而久之,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再如,在賞析《小兔乖乖》這首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用視頻文件的形式,讓幼兒直觀地體會小兔子自由自在的狀態,從而感染幼兒,使幼兒音樂感受力不斷提升,增強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效果。
三、豐富幼兒教學內容與形式,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應該是靈活的,教學的內容以及形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創造,意在讓幼兒能夠直觀地感受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感受音樂的魅力。
如,在《茉莉花》這首歌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遍一遍地讓幼兒跟唱,會讓幼兒感到厭煩,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從網上下載這首歌的MV,讓學生在視頻觀看過程中,體會這首歌的氛圍與意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更快地學會這首歌。另外,教師還可以編排這首歌的簡單舞蹈動作,讓幼兒跟著音樂節奏進行舞蹈,幼兒在音樂的氛圍下翩翩起舞,更能體會到歌曲的內涵,既增強了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還能提高幼兒音樂的表現力。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幼兒園音樂教學是一門重要的幼兒素質教育課程,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引導、合理的設計與編排,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產品,增強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力,提高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莊甜甜.4-5歲幼兒音樂記憶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2,25(8):124-125.
[2]陸金花.淺析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J].幼兒教育,2013,36(8):99-100.
[3]高原.幼兒音樂素質培養策略淺析[J].幼兒園,2013,26(7):52-5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