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摘 要:學習好語文知識就需要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這里的寫指寫作,而且寫作是在綜合了其他三種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的。小學是語文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情感的培養十分重要。但是在應試教育的發展熏陶下,我國的作文習作存在很大的問題。
關鍵詞:興趣;差異化;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摸索與改進。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1.教學活動本身差異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有難度的事情。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作文的教學,但是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只有一、二年級兩年的積累,大部分學生的漢字書寫、語言組織、遣詞造句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具象事物還不能有一個很好的表述。而習作又是一個書面表達性較強的教學活動,還具有一定的規范性以及程式化。
2.興趣差異
習作本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事物,進行情感抒發的一種方式,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壓迫下,其該有的教學模式并沒有表現出來。傳統的作文教學就是教師按照教材上的習作訓練內容,用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常規化訓練,要求學生寫好符合“規范”的作文。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由最初的接受到后期的抵制,一種心理上的抵制,不能很好地寫出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枯燥的常規模式訓練只會加重學生興趣的缺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習作失去興趣。歸根究底是老師忽視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情感表達。
3.能力差異
學生由于個性特征及智力發展水平的不同,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為學習方式、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的差異。但是我國的教學模式是班級授課制,同時也因為教學進度的原因,會忽視學生的差異化教學,造成在起步階段就出現差異,一旦不去控制,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解決的事情。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1.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活動要真正實現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變被動為主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教學工具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在教學手段方面可以使用視頻等影像資料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習作的興趣。
四年級上冊習作6的作文是讓學生展開想象,從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里面選出一到兩個重新編寫故事。動畫片,小學生都愛看,老師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片,讓學生去找出自己最喜愛的卡通人物,像《熊出沒》《哆啦A夢》《貓和老鼠》等,這些都是小朋友們最愛的動畫片,然后讓學生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將這個卡通人物帶入學生自己編織的故事里去。老師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你想帶著你喜歡的卡通人物去哪里啊”“去干嗎”“你們在一起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等,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進而激起學生的表達熱情,大家可以相互討論與交流,最后形成書面語言的表達。
2.實施差異化教學
差異教學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實施差異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要,能夠促進學生個體有差異的發展。
我國的教學模式是班級授課制,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扮演的角色是一對多的培養學生。但是學生的學習水平是有差異性的,教學任務的計劃性使老師很難對所有學生都能夠照看過來,所以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進行策略的轉變,可以把班級內部的同學分小組,小組的內部成員要有強、有弱以及中等生,選出小組長。對于書信體、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等的寫作規范讓學生掌握之后,可以讓小組內部互相學習。同時對于學習以及理解能力確實比較落后的學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最終的目的是提升整個班級的學習效果。在習作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策略,將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和個別輔導有機結合,能夠提高習作教學質量。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習作本就是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發揮,老師對學生要積極地鼓勵與引導。尊重差異性,實現共性與個性的共同發展。
習作教學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老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共性的發展,實現差異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鄭曉艷.小學習作教學現狀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3(04).
[2]李詩群.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劉玲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