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昌
摘 要:對于初中的歷史課堂而言,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播的主要陣地,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主要場所。因此,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在很多人的眼中,歷史只是一門了解性的學科,不像數學、語文那樣重要,往往容易忽視。在這種觀點的誤導下,往往使學生認為歷史是一門可學可不學的科目,對歷史教學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在此,筆者認為想要做好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設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地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老師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課堂效果,這主要取決于老師的備課質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改善課堂的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科學設計,因材施教
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在符合教材的基礎上,每堂課所講的內容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需要進行,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合理地將教材分為不同的環節,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當然,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的設計,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那么教學設計的意義也就失去了。教學的主體對象是學生,老師應該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由于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身心的發展還不成熟,思維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因材施教。
三、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
教學設計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需要老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設計。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地把其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結合起來。歷史老師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勇于創新,敢于嘗試,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大膽地進行改進和創新,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符合時代需求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同時,老師還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能夠輕松地駕馭和把握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表現自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地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李春艷.如何做好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