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莉
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作業”這個詞就與學生常相伴隨了。圍繞作業,學生帶給我們的苦惱是如此的多啊:或是不交作業,或是在本子上胡寫亂畫一通,或是丟幾道題不做,或是拿別人的作業偷偷抄襲,或是讓別人代寫,更有甚者,把別人的本子寫上自己的名字交給老師。扣分也罷,叫家長也罷,罰寫也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看一下早讀前的教室里,忙個不休的學生在抄作業,這情景,真是屢見不鮮。抄作業本是不起眼的小錯誤,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小病不去,貽害無窮。
一、學生抄作業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學懶者”不想做。他們大多聰明,但“懶”字當頭,既貪玩又自負,對待作業很不重視,認為只要上課聽懂了就行,沒有必要再老老實實寫一遍。所以他們常常是連課本都不往家帶,更不要說寫家庭作業了,課代表要收作業了,他們又怕挨批評,就急忙一抄了事。
2.“學困者”不會做。他們基礎薄弱,尤其是外語、數理化四科,更是負積累冗重,之所以還能繼續在校學習,是因為文科較好。這類學生對理科作業,根本無法獨立完成,也不虛心下問,只好一抄了事。
(二)教師方面
教師備課不備作業,常常是上完課后翻翻書,隨意就說“這一課全做”或“第幾頁到第幾頁全做”等,這樣的作業既缺乏針對性,又繁重,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厭倦感;作業形式單調,缺乏趣味性或挑戰性;批改不及時甚至不批,檢查督促滯后,造成學生不重視作業,懷有僥幸心理。
(三)家長方面
家長為生活奔波,無暇監管孩子學習。惰性強,嘴上嘮叨,行動落空。只看結果,不管過程。調查顯示,經常檢查孩子作業的家長僅有5%。包庇孩子,相信孩子勝于相信老師,造成孩子家校表現“兩張臉”。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
抄作業,主要責任在學生。但教師也應當反思,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學生抄作業的現象,達到治本的要求呢?
(一)教師布置作業要遵循的原則
1.少而精原則:減少數量,著眼質量的原則,少布置難題。
2.堂堂清原則:有針對性的輔導,急學生所急,解學生所困。
3.靈活性原則。分層次、有梯度、合理地安排作業量。對部分學生要因材施“業”。
4.趣味性原則。教師對作業的設計也要兼顧趣味性,以免讓學生厭倦。可就作業完成情況設獎。作業答案雖然有標準,但求解的過程、表達方式卻多種多樣,教師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看誰的解題方法新穎巧妙,誰就有機會得到獎勵。在講評作業時,也要注意,無論學生的作業書寫好壞,無論質量高低,教師都要給他一個評價:畫一個笑臉,寫上你的贊賞,你的感受……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進行雙邊互動交流。
(二)充分了解學生
“態度決定一切”,從改變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入手,多與學生談心,多予以賞識和鼓勵,在親其師的前提下,談做作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拿他和同等學生進行對比,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作業量、同樣層次的水平,為什么別人能完成得很好,你就不能完成呢?然后慢慢表揚,小心呵護他們的進步,這樣,一定可以改變一些學生抄作業的現狀。
“改正一個缺點容易,改變一個習慣很難”,抄作業是校園里一個不和諧卻長期存在的音符,是習慣性的惡習。這種行為屢禁不止,令所有的老師都為之頭疼,為之苦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徹底改變學生的作業狀況,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老師群策群力,齊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逐漸讓校園學風
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