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彥琦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競爭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展開爭奪,讓某種利于個人結果能夠實現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一名教師不想辦法讓學生產生智力振奮和情緒高昂的內心狀態就忙于傳授知識,一定會給學生帶來疲倦。”當今社會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使得學生的優越感也日益增強,加之我們教師和家長對他們的意志品質培養不夠重視,致使好多學生出現依賴心理,學習沒有熱情,缺乏拼搏精神,甚至出現意志力薄弱等現象。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一、善于給學生提供競爭的機會
要想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就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多種條件給學生提供競爭機會。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常常通過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競爭的意識,培養學生自我挑戰的意識。例如,經常開展“作業積分制”“做題全對獎”“書寫認真獎”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競爭、共同發展,他們在競爭中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因此學生也就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我積極給學生提供競爭的機會,上課前采用競爭方式,讓學生做上一節的錯誤習題;上課中,讓學生競爭做練習題;上課后采用“作業加分制度”,寫得認真、公正的學生得到相應的分數。
二、善于培養學生不怕失敗的精神
雖然競爭是公正、公平的,但是競爭也存在著殘酷性,優勝劣汰是競爭的必然結果,競爭中永遠伴隨著成功與失敗。競爭活動的開展,不只是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還在于讓學生得到各種心理體驗,特別是學生在經歷失敗陣痛后,那種永不服輸、志在必得的戰斗精神會有更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常常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不怕失敗的精神,例如,在學習“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等課時,我故意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比賽,學生比賽完畢后,積極做自我總結,他們不僅找出了成功經驗,還找出了失敗原因,并對此做出公正評價,他們紛紛表示用積極心態迎接各種挑戰。
總之,競爭意識能夠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教師,我們應該抓住機遇,盡最大可能給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盡快成為一個有競爭意識的人。
參考文獻:
[1]孔憲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與應用意識的探討[J].數理化學習,2010(11).
[2]劉冬清.新課程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