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萍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發展經費的增多,高校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在高校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已成為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發展的新趨勢。文章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探討了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方法的相關內容,旨在推動內部控制評估方法在高校的實施和運用,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促進高校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高校; 內部控制; 自我評估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15-0112-03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承擔著科研的重要任務,構成了知識體系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高校發展經費的增多,辦學形式和內容日益復雜,高校腐敗現象頻頻發生。高校資金能否得到有效運用,內部審計人員是否能完整有效地實施內部審計,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在高校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已成為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法已在國內外企業開始運用,但尚未在高校內廣泛開展。財政部印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從單位和業務內部控制的評價與監督、風險評估、控制方法等方面作了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根據該《規范》,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探討了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方法的相關內容。
一、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概述
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指由高校負責人或內部審計人員等執行內部控制的相關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價的過程,是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要途徑,旨在實現內部控制目標,保證高校順利發展。
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新型的審計方法,企業運用該方法的時間較早。加拿大海灣公司于1987年首次創立了自我評估法,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估,由部門經理組織實施,各部門員工參與,審計部門收集相關信息并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公司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經過比較發現,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比其他審計方法更為有效,海灣公司總結出一系列方法和技術,健全了內部控制制度,推動了內部控制的發展。2002年,內部控制自我評估被國際公認為會計、審計最佳方法之一。2006年7月1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了《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21號——內部審計的控制自我評估法》,確立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法在審計工作中無可替代的地位。
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在高校中的作用
由高校專門機構組織實施,各職能部門參與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加強高校內部控制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防止高校腐敗蔓延的關鍵手段。
(一)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有利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我國大部分高校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公立學校,經營辦學不以盈利為目的,存在資產閑置、鋪張浪費等問題,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具體表現為:對外投資時對投資項目內容和風險等情況掌握不全面,致使投資出現虧損;個人以專家招待費名義進行公款消費;高校住宿樓、操場頻繁翻修,基建規模過大,重復性工作多;專利技術、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流失等。自2010年9月1日起我國施行《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要求高校信息公開。將“三公經費”透明化,接受教職工、學生和群眾的監督,促進高校把有限的經費用于最需要的方面。
高校未組織實施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之一。目前,高校主要通過兩方面實施內部管理:一方面是學校職能部門自上而下進行管理監督;另一方面是學校內部審計部門和紀檢部門對學校資產、經費等相關工作的審計和監督。高校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估,增強了高校對資產和經費使用情況的自我審查和考核及對問題的自我發現和改正的能力,有利于高校經費使用的透明化和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減少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有利于實現高校的發展和管理目標
1.有利于及時發現與目標的差距
根據國家要求,各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通過內部控制自我評估,考核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找出實際情況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改進措施,促進高校的發展。
2.有利于規范內部管理工作
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過程中,高校管理者可以發現內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其中的薄弱環節,從而解決問題,提高管理水平和抵抗風險的能力,提高高校辦學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高校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時可以區分日常審計和重點難點審計,將自我評估報告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關注,充分發揮審計作用。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
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與高校每位教職工都息息相關,它可以使各職能部門樹立內部控制意識,激發教職工認真工作的熱情,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氛圍,共同承擔內部控制責任,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三)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有利于預防和控制高校腐敗現象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中腐敗現象頻頻發生,特別是在實驗室儀器設備、教學資料、圖書教材、辦公設備等大宗物資的采購中,信息不透明。同時,高校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內容絕大多數停留在高校財務、基建等,尚未全面開展內部控制的專項檢查,更未根據高校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自我評估,目前我國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未對自我評估提出有關要求,所以沒有對內部控制形成有效監督,也不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應由高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牽頭、各部門教職工參與,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遏制腐敗的蔓延。在高校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并對其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可以建立預防為先、懲防并舉的有效機制,防范和遏制高校腐敗現象的發生。
三、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法是高校內部控制工作實施的自我評價,主要是評價高校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建立健全,能否促進高校辦學目標和特定業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評價內部控制是否適當、合法和有效。
(一)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是否能夠促進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為了實現高校的法制化、程序化、規范化管理,高校內部各職能部門應定期和不定期地對內部控制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可以以學期或學年為時間單位,也可以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在需要時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通過自我評估評價其是否有利于實現高校各職能部門的管理目標、高校的整體目標、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比較實際情況與預期目標的不同,找出差距和偏差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并加以改正,促進高校預期目標的實現。
(二)內部控制是否有利于實現專業事項的管理目標
高校除了基本的教學和科研,還承擔某些專業事項,高校會定期舉辦重大教學考試,如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成人高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高校還承擔著舉辦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的責任;高校還定期舉辦大型校慶活動;由于高校涉及范圍廣,可能還涉及重大訴訟及仲裁事項等。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根據專業事項的內部控制要求,實現其管理目標,完善高校的職能。
(三)內部控制的適當性與合法性
高校在辦學、科研、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項目應符合國家法定規定,具體內容有:教學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考試考務的管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申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學費、培訓費收費標準及定價程序的制定;高校內部教學資料、實驗用品的定價等。高校自我評估時應考評這些項目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選取的標準是否適當并且符合國家和學校的相關規定。適當的、合法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促進高校的發展。
(四)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高校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并保證其有效運行。內部控制體系包括以下幾方面:業務決策機制、授權審批制度、定期報告制度、風險預警機制、風險損失責任追究制度、風險控制監督檢查制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即考核以上制度是否規范建立,并且有效和恰當地運行。只有內部控制有效運行,才能促進高校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證高校順利發展。
(五)內部控制存在嚴重風險或缺陷的業務環節
內部控制中存在嚴重風險、重大缺陷的重點業務環節,應作為高校自我評估的重點,這些業務環節主要有:基礎建設工程招標投標過程、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學校對外重大投資、融資;實驗設備、教學教材等重大資產和物資采購;舉辦重大考試;本科生、研究生招生等。
四、高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組織機構和保障
(一)設立內部控制委員會,領導高校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工作
為使內部控制工作更加有效、快速地進行,高校應設立內部控制委員會,由校領導直接負責,組織高校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目標、實施效率等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出具內部控制評估報告,總結內部控制評估結果并提出改進建議。內部控制委員會應由校領導、計財處、人事處、審計處、基本建設處、教務處、紀檢委、各院系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其成員由這些部門人員組成。內部控制委員會還應下設辦公室,負責內部控制評估的相關事宜,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實施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工作,促進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二)高校各職能部門是主體,對本部門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估
高校各職能部門作為執行工作的主體,對自身的工作情況更為了解,評價本部門內部控制情況時更準確和貼切,通過平時的工作也能快速、有效地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本部門內部控制人員通過分析自身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并改正其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控制規范,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
(三)內部審計部門是主要監督部門,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內部審計部門對高校各職能部門和學校整體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高校的內部控制情況作出評價報告。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每季度每學期抽查、每年定期檢查內部控制情況,加強高校內部控制,防范高校風險。同時,可以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高校制度的建設和內部賬務情況進行審查,并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使高校內部控制報告更加公正和客觀。
五、高校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建立CSA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選取和配備優秀內部控制自我評估負責人
內部控制自我評估負責人是內部控制評估工作的引導者和管理者,在整個評估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負責人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組織能力和溝通協調技巧。目前,與行政事業單位相比,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較為全面,企業CSA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已逐步實施,高校還尚未全面推廣,也未在高校中要求內部控制相關人員具備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資質。在今后的工作中,為了更好地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應盡快建立健全CSA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二)提高內部控制自我評估人員的專業水平
取得內部控制職業資格說明自我評估人員具有內部控制評估的能力,但還應不斷接受培訓,以適應高校的發展變化。內部控制自我評估人員應進一步學習內部控制的相關知識、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學、心理學相關內容及溝通協調技巧等。
(三)優化評估程序與內容,權衡評估成本與效益
高校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時,設置的評估程序要既合理又簡單,既符合評估的全面性又具有系統性。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重要方式是發放調查問卷。設置調查問卷時要有針對性,一方面要充分、全面、恰當地掌握評估內容和信息,另一方面要降低和控制評估成本,實現評估成本和評估效益的最佳組合。
(四)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應及時公開
高校定期與不定期進行內部控制并形成自我評估報告,其中的年度報告應作為財務報告的一部分,與財務報告一并報送給上級財務部門和教育部門。高校召開年度教職工會議時,也應將內部控制報告相關信息向廣大教職工公開,使其更加了解高校運行和發展情況。高校各個部門內部控制的評估結果應及時公開,通過評估結果明確高校內部控制情況,部門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和成長,齊心協力為高校的發展而奮斗。
(五)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結果與業績考核相結合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如果你無法評價,你就無法管理。因此,通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對高校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同時結合高校各部門的自我評估,得出的相關結論可以作為個人和部門業績考核的一項評價指標,從而提升學校財務管理水平。財政部門還可以通過考核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結果,確定財政撥付給高校的專項資金款金額、相關財政款項以及撥付方式。高校定期或不定期考核部門和個人業績時,也可以將內部控制評估結果作為考核要素之一。
(六)保持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高校的工作是以學期和學年為單位,因此,各職能部門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應至少每學期或每年開展一次。有特殊事項時,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情況進行不定期評估。然而,高校內部的組織形式和辦學特點有所差別,內部審計人員應當采用恰當的自我評估方法,對高校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同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高校內部控制相關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將高校內部審計評價和外部審計監督相結合,使內部控制自我評估保持持續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是單位內部自發的自我評估運營程序,把高校審計部門由外而內的審計轉化為各部門人員進行的自我評估。目前,我國高校經費和開支的有效管理日益重要,高校實施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應立足本校實際情況,消除過去的“形式主義”思想,真正發揮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作用,防范風險,加強管理。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實踐,旨在加強高校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知,并且鼓勵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到內部控制自我評估中,使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都能在內部控制的保障下有效運行。
【主要參考文獻】
[1] 何笑卿.強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4):55-58.
[2] 蘇少輝.COSO內部控制框架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建設的啟示[J].會計師,2010(9):47-49.
[3] 張增林.內部審計如何量化內部控制自我評估[J].新會計,2009(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