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一 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
藝術院校的學生大多內在情感充沛,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大多數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積累、專業基本功練習,注重自身藝術氣質的培養。在接受新事物時,比普通大學的學生更善于觀察、思維活躍,有些能夠從獨特的角度思考問題。藝術院校的學生在藝術觀上往往表現出注重個人感受和情緒的表達,缺乏對社會生活的深入了解;重形式美的表現,輕實質內容的立意;重藝術技巧的追求,輕理論素養的培養等問題。[1]
二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藝術院校學生的思想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藝術院校學生的基本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正確,能夠以較為廣闊的視野去觀察我國社會發展的全貌,充分認同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集體主義價值導向總體認同的情況下,藝術院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呈現出一定的多元化和層次性。[2]
社會實踐活動和一系列藝術觀教育活動強化著正確的藝術觀。在學生認識模糊的地方,應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目的必須明確,即讓學生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藝術觀。學會辨識錯誤的和馬克思主義藝術觀相違背的觀點論調,分辨清積極健康的藝術觀和消極落后的藝術觀,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應當遵循的;什么是錯誤的、應當摒棄的。
2 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跨學科的社會科學,因此在教授這門科學的時候應當注意其社會科學性,結合實際,以生動的案例、鮮活的事實佐證參考,綜合多種學科知識深入講解理論內涵,使枯燥的理論生動起來,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各種新媒體興起,他們每天接觸到海量的信息,呈幾何級數爆炸式增長的資訊,微博、微信、qq等聊天方式已經成為普遍的人際溝通交流方式,科技的迅猛發展,固然帶來積極的影響,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負面效應。藝術院校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
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發揮網絡的優勢,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對其進行教育。首先應堅持多種措施并舉,構建全員育人的藝術觀教育共同體;其次,要創新教育形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充分發揮“兩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旗幟鮮明地弘揚主旋律,幫助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藝術觀。[3]
三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多姿多彩的藝術觀教育
藝術觀,是指人們對藝術諸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態度,是對藝術創作和現實人生兩者之間關系的總體認知和態度。歸根結底,決定了藝術作品本身的價值、功能和使命。藝術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藝術院校的延伸和具體化,其核心是培養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人才。[4]北京電影學院圍繞加強藝術觀教育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圍繞著“為什么實施藝術觀教育,怎樣實施有效的藝術觀教育”這兩個根本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把加強藝術觀教育作為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線。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在過去兩年里開展的藝術觀教育主要有“學生導演獎”大型學術活動、“導演系藝術講座”、表導實踐課排練演出畢業大戲、暑期學生社會實踐等載體。
1 導演系的品牌活動“學生導演獎”
在導演獎評比期間,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生短片展映及交流活動。每場展映之后,都有導演及主創人員與觀眾交流。這種形式無論對年輕的學生導演還是對全校學生都是一次很好的藝術觀矯正機會。北京電影學院的標準放映廳就是檢驗學生藝術觀的禮堂,當他們的作品呈現在大銀幕上,就要經受電影學院師生的“無情”檢閱,作品中最微小的瑕疵都會受到觀眾的“挑剔”甚至哄笑,這對導演是強烈的刺激,往往能有效地矯正其藝術觀,改變平時不易改變的藝術觀點。在交流環節,觀眾也能分享導演的藝術觀點和創作經驗?!皩W生導演獎”活動期間,還會邀請到電影行業內知名導演、編劇等為全校學生講授自己的創作經驗。給學生提供了和大師近距離交流的寶貴機會。
藝術院校的學生具有獨立思辨能力,他們的藝術觀正在形成。在藝術的主要特點、藝術與政治的關系、藝術的受眾、藝術的使命等問題的看法上,表現出明顯的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唯美主義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傾向,而且這些傾向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相對的穩定性,說明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觀點和藝術思潮對學生有較為深刻的影響。[5]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的藝術觀教育就要多采取大討論、思想大碰撞等形式,在對比、交流中,引導學生逐步認識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藝術觀。通過對比、學習,使學生自覺摒棄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觀點。
2 導演系的長期活動“導演系藝術講座”
“導演系藝術講座”活動則會定期邀請電影創作行業內的知名藝術家為學生講授藝術創作的理念、自己的創作經歷和故事。無論音樂、劇作、美術、攝影、戲劇還是電影,都對學生進行電影創作大有裨益,帶來啟發。導演系的學生重視專業知識基礎,全校各系的學生都表現出愿意參加這類專業知識學習交流活動,講座交流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交流問答環節,學生們也積極提問,和臺上的嘉賓很好地互動,證明這種形式的藝術觀教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易于被學生接受,在潤物無聲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藝術觀,矯正學生的藝術觀。
通過學習前輩成功的經驗、吸取他人的失敗教訓、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來彌補書本上、課堂上教不到的知識,成為基礎經史理論之外的第二課堂。學生們正是在這樣的藝術氛圍內,長期熏陶下,才形成了自身的藝術觀。創作風格的形成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更是在一定藝術理論和藝術觀指導下的選擇取舍和不斷磨練的過程,對這一過程的自覺程度直接決定著藝術風格的形成。[6]
3 導演系的特色“表演課匯報演出”
除了這些學術活動以外,課堂教育本身就是對學生最直接、最有力的藝術觀教育。專業課上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直接塑造、影響他們的藝術觀。其中表演課對于導演專業的學生更具有塑造藝術觀的力量,同時也更容易被外界看到。
每年本科生的片段表演、畢業大戲和進修班的表演課都要對外匯報演出,在這門課上,導演系的學生不僅要學習舞臺調度、指導演員、舞美燈光音效設計等一系列技能,更要親自上臺表演,體會表演的魅力。導演系學生的表演,越來越受到好評,甚至在社會上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通過系官方微博、微信的宣傳,更多校園以外的人士來觀摩演出,演出的火爆程度越來越高,甚至出現排隊排出長龍、劇場過道上都坐滿觀眾的情況。
導演系的匯報表演已經成為北京電影學院的一景,成為一項校園文化,這對學生既是考驗鍛煉,又是學習機會。只有通過直接面對觀眾的表演,才能檢驗學生一學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他們頭腦中建立起的“藝術觀”是否正確,是否被觀眾接受。這樣促進了學生正確藝術觀的進一步形成。
4 暑期社會實踐——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
暑期社會實踐也是一項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學生對“藝術來自生活”的原則普遍認同,但絕大多數學生的經歷都是圍繞著念書、復習、考試,人際交往的范圍局限于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他們對人生、對社會的體會就來自這中間,這種經歷背景對于藝術創作來說顯然是蒼白的。[7]因此,導演系每個暑期舉行的社會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的這一先天不足: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都會要求學生關注社會問題,要求學生帶著思考去拍攝一部家鄉附近人們生活的紀錄短片,或讓學生完成文字、圖片或影像形式的社會實踐報告,作為固化的實踐教育成果展示和保存。
通過這些深入社會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學會做人做事,最終實現提高能力、全面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加深對黨的基本路線的認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使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過硬的政治素質,學生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勞動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8]
總之,藝術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是北京電影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作為教育者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的頭腦,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藝術觀,這也是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在要求。
行業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如何與行業實際相結合,行業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是什么,如何提高行業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值得研究探索。[9]針對學生在認識中存在的模糊和困惑,耐心細致地開導、解惑答疑。只有采用形式多樣,被學生喜愛的方式去“疏導”才能理順,才能通暢,而不能簡單采取“堵塞”的方式,要讓學生從內心真正信服、敬佩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服其傳播的理論,并自覺內化為自身的信仰、行動指南和藝術創作的準繩,即價值觀、藝術觀。在這方面,導演系做了大膽嘗試和突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2]陸花,葉山嶺.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狀況及其原因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04):41-45.
[3]夏凌.互聯網對高校藝術類學生藝術觀的消極影響及對策[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7(1):102-105.
[4]侯光明.加強藝術觀教育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 中國高等教育, 2014(10):39-41.
[5][6]高國慶,鄭偉麗.藝術觀教育對培養優秀電影人才的重要意義[J].藝術教育,2014(02): 126-127.
[7]葉山嶺.藝術院校學生藝術觀現狀及分析[J].藝術教育, 2007(03):8.
[8]林芙蓉.思想政治工作者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和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5(04):190-191.
[9]劉志鎖.行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模式探索——以中國民航大學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為例[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 2015(0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