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中國職業教育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技術技能強國的夢,是全面發展的夢,是人人成才的夢,是盡展其才的夢。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聯系最密切的教育類型,在推動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大門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發展職業教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高等職業教育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作為辦學目標,為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努力奮斗。“高職夢”是中國夢在高職教育領域的具體化,高職院校以實現“高職夢”為己任,不斷增強高職教育發展的自信心和內驅力,提升高職教育的自身優勢和內涵建設。加強對“高職夢”的宣傳力度,讓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明確“高職夢”對于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明確在實現“高職夢”的過程中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從而進一步提高貫徹教師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積極性,為實現“高職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同時,幫助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摒棄因接受高職教育產生的自卑感和迷茫感,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學校發展與個人的成長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大家共同的夢,才能凝聚起為之不懈奮斗的力量。
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收獲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技能,同時還有職業素質的養成。不同于傳統大學教育,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面對行業企業需求,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生源層次多樣化,學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實踐技能不過硬,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亟待提升。另外,教學體系與生產體系之間存在差距,學生的工程技術運用能力較差,這些都是困擾高職院校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突出問題。高職院校的教師是高職教育的主體,更是實現“高職夢”的主導力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不斷提升適合高職教育的“雙師型”教師數量和質量,定期派專任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在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同時,提升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科研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和科研氛圍。與此同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內涵建設。推動實訓條件的提高和優化,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深化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課程建設必須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標,不要進行理論的單向灌輸和單純記憶。項目的實施過程要根據課程的要求展開,必須體現行動導向的教學思想。絕不是簡單的項目布置,必須精心設計,要善于引導學生逐步行動起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實現專業能力和行動能力的提升。
高職院校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習近平總書記說,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高職院校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能夠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腳踏實地,堅定不移、攻堅克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大學生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寶貴財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要以中國夢為引領,以“高職夢”為目標,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高職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從生產一線做起,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上錘煉自我,在實踐中創造社會價值,進而不斷體現自身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高職高專類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升溫趨勢。但是,一面是用人單位求才若渴,另外一面是高職畢業生求職無門。企業除了看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外,對于其職業素養也有一定的要求。現在高職院校培養的部分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不能達到企業的標準,工作過程中自由散漫、眼高手低,沒有團隊協作和踏實肯干的精神,缺少歸屬感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盲目跳槽,這是高職院校畢業生供大于求的重要原因。因此培養具有“現代職業意識、現代職業道德、現代職業能力、現代職業禮儀和現代職業精神”的現代職業人,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努力方向。現代職業人是一種理念,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不僅要專業還要敬業,并要求員工是職業選手,他應該具有如下要素,第一,現代職業意識:與時俱進,思路清晰,定位正確,自強自立。第二,現代職業能力:合作互助,自控自律,敏銳豁達,科學高效。第三,現代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公平公正,顧全大局。第四,現代職業禮儀:尊重他人,優雅大方,舉止文明,談吐得體。第五,現代職業精神:樂觀向上、謙虛自信,開拓創新,追求卓越。
現代職業人的培養是對學生職業素養的一種養成教育,要實現這一培養過程需依托文化這一載體,尤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海納百川、地承萬物的氣魄,因兼容并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充滿活力,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優秀傳統文化匯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和艱苦卓絕的精神追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厚重基石,也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中國夢是中華民族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強國夢,我們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蘊含的力量和價值,以優秀傳統文化助推各項事業的不斷進步。高職教育在中國的高等教育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優秀傳統文化所提倡的精神和品質正是高職學生需要提升的素養和氣質。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承方式,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性認知,讓學生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發展和價值,為國家繁榮、民族復興貢獻力量。endprint
“高職夢”的逐步實現離不開校園文化這個載體。同時,校園文化對于學生行為規范和個人素養的完善也有重要的影響力,積極向上、濃郁和諧的校園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在高職院校內為傳統文化爭取更為寬廣的生存空間。時代的發展也要求我們用傳統文化的精髓去提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的網絡工具,例如微博、微信、QQ等,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承方式。另外,主題班會、文藝活動、文化社團等也是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傳承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地誦讀《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文字,更多地是以濃厚的氛圍影響學生,以具體的行動要求學生,以此不斷指導和提醒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比如上課提前十分鐘到教室、要有良好的著裝和禮儀規范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注重個人修養的提升,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教育我們要發奮圖強、永不停息、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論語·學而》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即“仁”,可理解為道德品質、自身修養。孟子提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獨立人格。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慎獨的思想,“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即立足自身且嚴格要求自己,能夠讓人時刻保持正直規范、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是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職業人必不可少的職業素養。
高職教育其本質是就業教育,學生在學校內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人素養,進入企業才能以最短的時間適應企業文化,才能將個人素養迅速轉化為企業看重的職業素養。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實質上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不同領域、不同環境的具體體現。職業教育要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核心,深化改革,創新模式,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不但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同時,在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方面也要校企融合,加強企業文化對校園文化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例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宿舍和實訓場室推行“5S”、班級或宿舍內部講求團隊精神等。教學環節雖然是在學校內開展,但是相關要求可以參照企業的員工手冊,工作安排、質量評估、安全操作、工具擺放、獎懲措施等環節,都可以在學校的實訓場室內有所體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中國職業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職業教育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要堅持夢想和信念,將“高職夢”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培養過程中,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為實現中國夢培養更多信念堅定、職業素養高尚、專業技術過硬的現代職業人。
參考文獻
[1]魯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助力實現“中國夢”[N].
中國教育報,2013-04-03(8).
[2]葉玲.高職院校“中國夢”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
2014(01):33-36.
[3]王成榮.只要有夢想人人是勝者[N].中國教育報,
2013-04-30(6).
[4]管建福,夏晉祥.“中國夢”與職業教育創新[J].深圳信息
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66-70.
[5]霍彧.培養現代職業人: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目
標創新的個案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65-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