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往往面臨著各種選擇困境,需要具有一定的自我分析和判斷能力才能做好這次人生的重大選擇。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個人管理理論通過個人優勢、做事方式、人生定位等三個維度的分析,能夠為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了重要的參照和準確的定位。
[關鍵詞]德魯克;大學生;個人管理;職業選擇
[作者簡介]伍婧超(1984-),女,工學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工作處教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廣州 510640)
職業選擇是大學生人生中的重要關口,面對多樣性的選擇,對于即將告別大學生涯的年輕大學生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大學生究竟怎樣來選擇通向未來之路?根據哪些依據做出的選擇會比較經得住歷史的考驗?職業選擇是否有一定的依據可循?美國管理宗師德魯克的個人管理理論為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了重要的選擇維度,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以德魯克的個人管理理論為理論依據,對當今大學生職業選擇提出一些建議。
一、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困境
告別緊張的高中生活,自豪地踏入大學校園,這種興奮似乎還沒有褪去,四年的大學生活卻匆匆地結束了,大學生們又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未來的漫長人生究竟怎么展開?究竟是考研升學、考公務員、進工廠,或者雄心勃勃地自主創業,他們又陷入了一片迷茫。
有些同學本來對繼續讀書深造并不感興趣,但看見同學們都在忙忙碌碌地讀書復習,于是也隨大流,跟著匯入了考研大軍。他們認為,不管未來的路怎么走,多拿幾張文憑總不會是壞事。殊不知,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去讀研究生。
現在公務員炙手可熱,一旦成功考上公務員,從此就端上了金飯碗,過上了高薪穩定的日子,還有可能在某一天當上領導干部。于是現在的畢業生很多人都參加過N次公務員考試,甚至成為考公務員專業戶,畢業后什么工作都不干,一心要考取公務員。且不說考取公務員的難度,就算考上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當公務員,或者說公務員未必是每個人的最佳選擇。
在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又擠到國有大型企業或者國外跨國集團,私營企業、小微型企業則很難得到大學生的垂青,大部分都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不得不選擇。國有大型企業或國外跨國集團當然有其令人羨慕之處,但是大型組織分工精細、管理嚴密,個人成長空間有可能被局限,而在小微企業里,個人才華可以得到盡情發揮,個人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鍛煉。
還有一些同學覺得所找工作不合心意,干脆回家當起了啃老族,當起了宅男宅女或職業網民,大學時期所學的一點點知識被一天天荒廢,最后即使想出去做點事也力不從心。
當然也有個別學生畢業之前就胸有成竹,畢業后馬上自己創業,雖然開始不見得能多成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不少人還是取得了成功。他們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工作問題。而且還為他人就業創造了機會,為個人、社會創造了更大的財富。
總之,面對茫茫的未來,大多數同學都感覺茫然,不知道未來之路究竟怎么走。面對選擇的困境,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定的理論來為茫然的大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我們的大學生究竟要如何進行自我分析來找準自己的未來定位?管理大師德魯克提供了一套比較科學的自我分析工具。
二、德魯克的自我分析理論
彼得德魯克(P.Drucker,1909-2005)是美國最著名的管理學宗師,被稱為“管理大師的大師”,他一手創立了現代管理學,在個人管理、組織管理和社會管理等領域都提出了諸多的獨創性理論。在個人管理領域,出版了著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了知識經濟中,成功屬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要實現自我管理,就必須對自己了如指掌,就要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分析。在1999年5月出版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德魯克中系統地提出了自我管理的理論,并將之歸結為如下5個方面的基本問題:
①自己的長處有哪些?實現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分析自己的具有什么樣的優勢或長處。許多人認為了解自己,其實不然。要實行自己管理,就必須知道自己的長處。德魯克認為,發現自身長處的唯一途徑是反饋分析(FeedbackAnal-ysis)。每當你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或者采取一項重大行動時,寫下你預期將發生什么。9至12個月后,將實際結果與你的預期進行比較。只要持之以恒,這種簡單的方法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或許兩三年)向你顯示你的長處和短處。反饋分析給你行動上的啟示是:首先,專注于你的長處;其次,不斷改善你的長處,獲得新技能;第三,發現你知識上的愚昧無知,并加以克服,而不是自欺欺人。糾正你的缺乏禮貌和妨礙你的效能和業績的壞習慣。
②自己的做事方式是什么?德魯克指出,如何做事是每個人的特性,它們同我們的優勢一樣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的學習或工作效率不僅僅取決于我們是否擅長某一學科,也取決于能否按照自己的行事方式去完成。德魯克認為,通過考察一個人的學習習慣、收集信息的方式等細節來了解其個性。第一,從學習習慣來說,應考察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貝多芬就是善于用記筆記的方式來學習,利用草稿來幫助自己記憶,通過寫作來學習各種新知識。第二,從收集信息的方式來看,應考察自己是善于傾聽還是善于閱讀,利用不同的方法來尋找和訓練自己最能創造績效的學習方式。德魯克就是一個善于閱讀之人,而有些人則從傾聽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第三,從學習壓力來說,有些人喜歡在壓力下學習,他們喜歡在考試的指揮棒下被追趕著,從而激發出學習的動力,而有些人則喜歡在沒有壓力的條件下,悠然自得地學習。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究竟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人還是一個善于閱讀的人,還要了解自己是一個與人共事者還是獨來獨往者。德魯克認為試圖改變自己是不大可能獲得成功的,應該努力改善自己的表現方式。例如德魯克自己就是終生靠個人奮斗,不善加入任何組織而做出卓越貢獻的。
③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我們已經在上面分析了價值觀對個人學習及其效率的影響。我們還要說明的是,價值觀不是一個道德準則問題,而是一個“鏡像檢驗”問題,即每天早晨你在鏡子中希望看到什么類型的人。你的價值觀念與一個組織的價值觀念相沖突,那么,你在這個組織中工作要么遭受挫折,要么碌碌無為。有時一個人的價值觀念與其長處之間存在沖突,但價值觀念是最終的檢驗。
④自己的歸屬感在哪里?成功的事業不是靠計劃實現的。一旦人們對機會有所準備,成功的事業就開始發展,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自己的價值觀念。知道一個人的歸屬是什么,這能使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成績出眾的人。因此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⑤自己適合做什么?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處理好三個不同的要素,即社會形勢需要什么?鑒于自己的長處,表現方式和價值觀念,怎樣才能對需要做的事做出最大貢獻?最后,為了發揮影響,必須實現什么結果?由此得出的行動方針將是:做什么,在何處以及如何開始做,確立什么目標和最后期限。
三、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原則
進入大學之時,大學生們還剛剛擺脫中學時候的稚氣,在選擇大學及專業時也還比較盲目。但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鍛煉,大學生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基本形成,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逐漸顯露,行事方式也逐漸凸顯,因此大學畢業之時,大學生們應該認真地按照德魯克的自我分析理論對自己進行一番認真的分析,以便找準自己的定位。為此,我們根據德魯克的理論,認為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第一,選擇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和長處的地方。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鍛煉,大學生們應該逐漸了解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中小學階段因為忙于學習,基本上對自己缺乏充分的了解,大多數學生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但到了大學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見識的增加,學生們逐漸知道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于是不少人后悔自己選錯了學校或專業。例如,有些人學著熱門的金融、會計專業,但后來發現自己并不喜歡,也不擅長,于是畢業后改行。有些人學完時髦的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畢業后卻毅然放棄,改學西方哲學之類的冷門專業。大學畢業之時,學生們應該認真反思自己在哪方面有優勢,做什么是自己的擅長,不應該迷迷糊糊繼續隨大流,渾然不知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于是跟著大眾考研或考公務員。
第二,選擇符合自身的行事方式的地方。自己獨特的行事方式,是個性的標簽,很難被他人或環境改變。自己是善于傾聽還是善于閱讀?善于模仿還是善于創新?善于學習還是善于行動?是喜歡隨群生活還是特立獨行?我們可以對自己進行一番認真的分析,了解自己的行事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才能更快速地取得成功。比如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喜歡動手擺弄,他們適合到實干企業,可偏偏隨大流去考公務員,然后又不習慣對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有些人很有主見,喜歡特立獨行,可偏偏擠進要求螺絲釘一樣工作的大型企業里,最后讓自己難受一生。了解自己的行事方式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第三,選擇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觀的地方。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基本形成,要再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讓自己今后的人生既愉快又成功,就必須了解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例如有些人認為讀書和研究本身就是一件樂事,愿意為讀書而讀書,金錢、地位都難于與讀書之樂相媲美,那么這種人就應該選擇繼續考研,在碩士、博士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并繼續留在科研院所,可以一輩子快樂讀書和研究。有些人對錢興趣盎然,他們就可以選擇經商。有些人對權力、地位看得較重,那么考公務員是一條捷徑。人的價值觀是多樣性的,而且不一定有對錯之分,在職業選擇之時有必要選擇價值觀跟自己比較一致的職業或部門,這樣更不容易導致價值觀的沖突。
第四,選擇能夠找到自己歸屬感的地方。如果一個人不清楚自己屬于哪里——合適的位置,那么他就會對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毫無頭緒,找不到正確的行為方向,無法達到預期的工作效果。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必須找對地方,“材”才真正成為“材”,否則就成為“柴”。怎樣的位置才能體現自己的歸屬感呢?自己喜歡,個人能力能夠勝任,而且可以創造出優異成績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合適位置。有些人雖然身處他人看來特別羨慕的單位,但自己卻找不到歸屬,于是始終覺得痛苦萬分。自己覺得能夠為之奮斗,并能夠與大家和諧相處的地方基本上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因此也就容易讓自己感到自己就是所屬單位的一份子,歸屬感也就油然而生。
第五,選擇能夠做出最大貢獻的地方。做出貢獻是每個人的期盼,也是自己能夠在所屬單位的價值體現。如果一個人在某部門始終默默無聞,不能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不但部門領導不滿意,連自己也覺得很失敗。卓越,要用成果、貢獻來說話。選擇職業時,不一定貪圖公司大,貪圖政府工作有面子,要反復衡量自己在哪里能夠發揮長處,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有些人在“小廟”里干得得心應手,很快就茁壯成長,早早成為成功人士。有些人在政府機關、國家大型企業不但能夠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還游刃有余,因為大單位機會多,他們很快就位高權重。你在哪里能發揮優勢,創造出優異的成績,做出最大的貢獻,你就屬于哪里。
四、結語
大學生職業選擇是人生的重大選擇,就像詩人艾青所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而職業選擇就屬于緊要的幾步中。職業的選擇雖然有點難,但按照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自我分析理論,還是能夠找到一定的規律和原則。人生的道路怎么選擇,關鍵還是認清自己,對自己做透徹的分析。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自己才知道。在職業的選擇上,我的地盤我做主。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