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體外診斷行業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熟悉,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在體檢、問診時都會涉及。
根據McEvoy&Farmer等國外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2008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93億元,到2013年就已經增長到230億元左右。據中國醫療器械協會體外診斷系統專業委員會預計,未來5年我國的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年均增幅將在15%-20%之間。
總部在深圳的體外診斷企業新產業(NEEQ:830838),目前掛牌新三板。公司董事長饒微向《英才》記者介紹,這個行業不僅保持著每年15%左右的自然增長率,而且不會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市場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業內人士透露,這個行業門檻比較高,產品從研發到上市全程受控。
目前在A股市場上,體外診斷行業的部分上市公司包括利德曼(SZ.300289)、九強生物(SZ.300406)等,上市以來都獲得了較好的表現。
“在體外診斷行業的細分領域中,我認為最有價值的,還是發光免疫這個高端檢測,可以稱得上是體外診斷領域的核心產品,附加值比較高。”饒微說。
在這個細分領域中,歐美市場曾經被十家企業壟斷,且這種壟斷不單單是市場壟斷,而且包括了產品技術、儀器維護保養等全方位壟斷。“新產業的系統產品在上市之初非常落后,至少落后他們20年”,饒微感慨,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發光產品,更不用提與國際企業的競爭。
“從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把歐美的十家企業視作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在國內、全球都和他們進行競爭,目前在國內有超過3000臺檢測機器,海外也超過了1500臺。”饒微告訴《英才》記者,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系統產品在全球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尤其看好。
有統計顯示,全球醫療決策中有2/3是基于診斷信息做出的,而診斷支出僅占醫療總支出的1%,巨大的市場,正是新產業醫療等國內診斷試劑企業的發展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