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要:在長期的探索之后,我國已初步建立以中國悠遠的民族文化為背景、以中國豐富多樣的語言為基礎、以人體構造科學發聲為原理的民族聲樂。然而要想唱好民族聲樂,必須先打好語言的基礎,掌握好聲樂發音規則和吐字方法,否則很難傳神地將民族聲樂的韻味傳達給聽眾。因此,本文以具體民族聲樂案例為基礎,全面闡述民族聲樂語言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共同為民族聲樂的進步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民族聲樂 ?語言 ?重要性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漸發展壯大的中國民族聲樂成為了一種代表著民族氣節、品質和個性、民族群眾的審美特征和欣賞習慣的中國式歌唱藝術。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者而言,應該明白咬字歸韻是語言和發音的雙重結合,是樂感和情感的雙重體味,只有在語言上多花力氣多下功夫,才能順暢完整地表達民族聲樂的美感,傳遞民族聲樂的內在情感,讓中華民族聲樂在世界樂壇上綻放更強烈的光芒。
一、 語言是民族聲樂的基礎
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自然也擁有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而民族聲樂就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元1324年的《中原音韻》中,先人就已經對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如何更準確地掌握民族語言的要領做了重點闡述。我國民間流傳的“以字引腔”的民族聲樂訓練方法也是對語言是演唱基礎的反映。民族聲樂學派中流傳至今的“誰說得動聽(朗誦好),誰就能夠歌唱”,更是對語言在民族聲樂中重要作用的肯定。
在歌劇《江姐》的《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唱段中,江姐的扮演者金曼老師字正腔圓地唱出了“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御風寒,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征途上不怕火海刀山,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的歌詞,盡管歌詞簡短,卻因為金曼老師語言的強烈有力,將江姐一心為黨、全心為民的信念直接表達了出來,奠定了整個唱段剛正不阿的情感基礎。
二、語言是民族聲樂風格的構成要素
風格是每部民族聲樂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族聲樂作品藝術特色和創造個性的生動體現。得益于多民族的國家特征,我國的民族聲樂也因民族而異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特征。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就意味著我國的民族聲樂擁有五十六種不同的風格。而在民族聲樂風格的各個組成部分中,語言是首當其沖的,每一種民族聲樂風格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的參與和推動。
以《江姐》中《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選段為例,這一選段就主要采用了川劇的唱腔,這是因為川劇高腔極具戲劇性,尤其是其中的“一字腔”特別適合用來細致的表達人物情感。《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中“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御風寒,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是語言風格非常鮮明的一段,它采用慢板唱作,演唱者要認真仔細地拼讀每一個音節,用微弱的聲音唱清每一個字詞。這種語言樣式的選擇是對《江姐》歌劇風格的強大塑造,傳神地表達了江姐的人生中在崇高的信仰之外,很難為自己的個人幸福和生命考慮的生命感悟。此外,演唱者采用了過腔接字的氣息與聲控連貫方式,把兩個字的開頭和結尾相連,將前一個字的字尾送至后一個字的字頭,唱出了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主人翁心境,給聽眾帶來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展現了主人公的女性獨有氣質。
三、語言民族聲樂藝術質量的評判標準
對于民族聲樂而言,語言是衡量民族聲樂藝術品質好壞的重要標準,演唱過程中演唱者聲與字結合的好壞對演唱水平的高低起著決定性作用。眾所周知,氣與音的結合、聲區之間的結合和聲與字之間的結合是民族聲樂中演唱者發聲的普遍規律,而聲音的美化是依附于字正腔圓存在的,只有發音正確、吐字清晰,才能使民族聲樂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里所說的發音和字音的要求,事實上就是對語言的具體要求,每一位民族聲樂演唱者都必須掌握語言表達的基本能力和語言美化技巧,這樣才能提高整部民族聲樂作品的藝術品質。
歌劇《江姐》就通過語言的別樣應用顯現了高超的藝術質量。在《江姐》的許多唱段中,帶有裝飾音的語言和旋律多次出現,這就為原本平鋪直敘的唱段帶來了一些細小的變化,卻強化了整個唱段的表現力,豐富了人物的立體形象,形成了整部作品獨特的藝術特色,升華了整部作品的藝術品質,給聽眾帶來了難以忘懷的藝術體驗。同樣在“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御風寒,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中,作為裝飾音“蠶”和“贈”的裝飾音唱的圓滑靈巧,瞬間將該唱段的藝術層面提升了一個高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作為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追求美感和情感體驗是其恒久不變的目標,而要想達到民族聲樂的理想狀態,就必須打好民族聲樂的語言基礎。語言是民族聲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族聲樂成功演繹的重要基礎。通過語言的表達,人們可以準確地掌握某部民族聲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品讀某部民族聲樂作品的風格特征。一部民族聲樂作品的優良程度也與其語言息息相關,同時也必然離不開用心提煉的語言和清晰美妙的發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群體或個人開始關注民族聲樂語言的發展,這正是民族聲樂發展的一個方向和階段,是應該被推而廣之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李巖.歌劇《江姐》的音樂藝術特征與演唱技巧[J].藝海,2014,(08).
[2]張端.論民族歌劇《江姐》的演唱藝術特色[J].黃河之聲,2014,(21).
[3]王國峰.淺談高校聲樂演唱教學中的語言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