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要:本文從民族地區高校鋼琴教學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特長)為本,把改革與實踐緊密結合,試圖在我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相關理念的指引下探究適合民族地區高校鋼琴教學發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鋼琴 ?應用型 ?技能培養 ?教學改革 ?實踐
一、鋼琴應用型技能的教學改革構想
高師鋼琴教學不同于專業音樂院校的鋼琴演奏教學,它的教學重點不在于學生演奏技巧的訓練而在于其應用技能的培養,“應用”在某種意義上是師范鋼琴教學的核心,針對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標準,音樂師范生達到相當于“車爾尼849”程度的演奏水平便可以輕松的彈一些簡單伴奏,這已基本能適應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工作。我們屬于民族地區的高校,面對生源質量不高、學生鋼琴基礎薄弱的現狀,學生高水平的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地方高校鋼琴教學的短板,但是從鋼琴方面的“一專多能”來考慮,對師范生鋼琴應用型技能的打造和提高才比較切合實際。因此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做如下五個方面的改革構想:
(一)鋼琴基礎教學內容的調整
“應用型”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我們培養能勝任開展各類音樂教學任務的音樂人才,若我們的師范生只會獨奏是不行的,既不會彈琴也不會伴奏那更是不行,我們必須培養出會思考能彈琴能伴奏的合格音樂教師。鋼琴彈奏是中小學音樂教學伴奏技能培養的基礎,出于實用性和學生學習興趣的考慮,我們不必等到大四才系統的教學生伴奏,而是把簡單的伴奏技巧融入到平時的鋼琴教學中,同時加強相關輔助技能的訓練,如鋼琴視奏訓練、鋼琴作品賞析等,這些訓練應該融入在前三年鋼琴曲目教學的各個階段。隨著學生基礎的構建,個人視奏能力、分析能力、演奏能力等不同程度地在提高,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會出現一部分同學跟不上教材難度,一部分同學基本跟得上,一部分同學學不夠等不同情況,我們可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因人而異地加一些輔助教材曲目作為補充。對于伴奏來說,除了教材的訓練內容,我們可以選取《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教程》部分內容給學生進行即興伴奏能力訓練,同時增加與所學節奏型相關歌曲的簡易配彈練習。這樣以演奏基礎訓練為主,多層次技能訓練為輔的立體教學,可以為學生鋼琴實用選修課的系統學習打下基礎,同時盡早的讓學生了解各種技能之間的聯系。
(二)靈活開設鋼琴專業選修課
音樂學專業鋼琴學習中,如果能面對全體學生適時開設一些選修課供不同演奏基礎、興趣和就業需求的學生選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重點學習某一方面,如初級演奏水平的選修《兒童歌曲即興伴奏》或《兒童歌曲自彈自唱》,中高級演奏水平的選修《中學歌曲即興伴奏》或《中學歌曲自彈自唱》,喜歡鋼琴藝術的選修《鋼琴名曲賞析》或《鋼琴藝術史》,有教學實踐需求的選修各級《鋼琴教學法》。選修課程每年開設一或兩學期,學生無論處在哪個年級都可以選,雖然不同年級的同學在一起學習,但只要他們情況相似,水平相當,便于教師集中開展教學,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三)繼續開展多方面的鋼琴應用技能實踐活動
作為音樂教師,只能紙上談兵是不行的,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和實踐經驗。一方面,我們可以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理念和鋼琴教學實際,通過開設鋼琴音樂講座 鋼琴技能演奏會,舉辦包括兒童鋼琴教學匯報音樂會在內的各種系列技能成果展示活動,為學生搭建交流鋼琴音樂,展示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平臺。另一方面還可以鼓勵和推薦有能力的同學進行鋼琴家教或同學間的練習輔導等鋼琴教學實踐,也為畢業后拓展就業能力創造條件。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實踐促進教學。
(四)開展鋼琴類的相關課外活動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在課外練琴時總有這樣那樣的困惑,有的面對寬裕的時間盲目練習,有的不講效率“刻苦”地練習,有的把自己逼得練不進去……平日里很多同學只顧苦練不重視交流和閱讀,認為彈琴就是動手的事情,結果彈出的作品要么沒有音樂的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音符,要么缺乏情感和音樂表現力。如果能在學生中定期開展與鋼琴有關的讀書月活動、學琴有感征文、開辟鋼琴學習園地等系列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文字交流中逐步意識到鋼琴學習不僅要重視練琴,還要學會多動腦多思考多學習,帶著問題和要求去練習才能在收獲中享受到鋼琴學習的樂趣。
(五)鋼琴學習狀況評價體系的建立
為了公正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狀況,也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自己的狀況以及與老師的要求的差距,每個學期末,教師可以根據上課記錄本上學生每周的還課情況、出勤率、還課率對學生做出學習態度、課后學習能力、課堂學習情況等三個方面共計二十個項目的綜合評價,評價結果應該及時跟學生反饋交流。每個學生也可參照表中的標準作自評。
二、鋼琴應用型技能培養的教學實踐
筆者從事高校鋼琴專業教學近十六年,在從專科到本科鋼琴教學中筆者始終力求讓學生學到實用的鋼琴應用技能而不是空洞的演奏技巧。特別是在擔任我院04級第一屆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本科班班主任及鍵盤教研室主任期間,有機會嘗試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分層次的把基礎教育教學需要的技能滲透到學生四年的鋼琴學習中,兼顧重點性和針對性,因材(學生)施教,在教學過程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收獲。
(一)鋼琴應用技能的培養的教學活動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筆者在學生初入學時就要求他們必須每周做筆記,記錄上課內容、還課情況,一周練琴情況,這不僅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每周的學習情況與思想動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琴與練琴習慣,總結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帶著思考去學,同時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在勤奮練琴的基礎上打下良好的鋼琴基礎。等基礎迅速提上去了之后,就在課中結合教材中的伴奏型穿插了一些伴奏常識,告訴學生這種音型常用在哪類歌曲伴奏中并讓他們課余找歌譜來編配,同時學會觸類旁通,從其他樂曲中得到啟發。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到正式上鋼琴伴奏課時能輕松的入門。此外,筆者還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教學點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們通過交流和示范學一些鋼琴教學法方面的知識,學習針對不同演奏者在彈奏中的各種毛病作出判斷,并針對問題提出具體解決辦法。
(二)鋼琴應用技能的培養的實踐
鋼琴應用技能的培養的實踐主要是在課余時間進行。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協調、引導和總結的作用。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是(校內)鋼琴應用技能觀摩活動和(校外)鋼琴教學實踐兩個方面。
1.(校內)鋼琴應用技能觀摩活動
每個學期期中和期末,筆者都會組織大一至大四的學生在教室開展鋼琴應用技能觀摩活動,活動內容有獨奏、歌曲伴奏、自彈自唱、四手聯彈、鋼琴與器樂合奏等,為學生的交流與展示搭建平臺。同學們自愿表演或教師推薦展示,只要準備充分,人人都有機會,每次觀摩后都要求同學們從中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以便于他們今后找準努力的方向。
2.(校外)鋼琴教學實踐
對于個別鋼琴基礎好進步快的學生,除了要求他們掌握音樂課中的各種伴奏技能外,還要求他們在大二開始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兒童鋼琴教學實踐,此項活動從09級開始開展,共有六名學生參與實踐。筆者除了幫學生尋找教學對象之外,還指導他們從了解孩子年齡、性格、喜好、接受能力等入手設計好每一節鋼琴課的進度和教學內容,要求他們做好每次的授課記錄,實踐期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不等。在實踐結束后,由學生和琴童家長共同填寫鋼琴教學實踐信息反饋表后交給老師,信息反饋表主要有琴童基本信息、教學內容、教學成果、家長評價等各項內容。教學對象主要是幼兒園的幼兒和小學低年級的兒童,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家長好評。學生畢業后在學校音樂教學或社會藝術培訓教學中均體現了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全面的專業技能。
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可以有效地促進音樂師范生鋼琴應用技能各方面的提高,希望下一步能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進一步探索,通過加快課程改革與實訓規劃,使學生在掌握鋼琴基本演奏要領的基礎上更好的做到“多能”,為適應新時期中小學音樂教學及社會藝術教育的需求奠定基礎。
基金項目:
本文為楚雄師范學院校級“整合連貫型”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項目和“教師教育模式創新研究”云南哲學社科創新團隊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