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戈++++孫亞莉
SAM迭代課程開發模型的三個階段貫穿整個模型的基礎(見圖表1)。其中,很多鮮明的理念主要體現在準備階段,尤其是認知啟動環節;迭代設計階段的重點是項目規劃;而迭代開發階段則主要是交付成果與完善升級。
準備階段:
收集信息+認知啟動
傳統課程開發的準備階段會針對不同層級人員收集大量信息,之后再由課程開發人員進行梳理,提煉出關鍵信息點。然而,為滿足各方意見,信息便難以取舍,課程開發人員不僅要耗費很多精力,且容易被各種信息糾結,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對課程開發準備階段的需求——有效收集、精準定位、高效達成。
SAM準備階段的目標和方法是不同的,準備階段包括收集信息和認知啟動兩個環節(見圖表2)。其中,在信息收集階段,SAM主張少量精力投入,收集少許信息,因為在該環節中很難判斷哪些信息在后續開發中是有用的,深入的細節信息也難以收集到。
認知啟動是準備階段的重要環節,也是SAM整個課程開發中的關鍵一步。任何學習項目或課程開發在初始階段總會涌現出較多疑問,比如:
怎樣做出決議?由誰負責?
誰是最終決策者?
做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將要耗費什么?
制定的約束條件嚴格嗎?
回答這些問題的人通常在企業里扮演不同角色, 因此SAM把很多需收集的信息放在了認知啟動環節,將主要參與者(如主題專家、潛在學員、項目經理、課程設計專家等)聚集在一起,以避免單獨傳遞信息和達成協議,并明晰成功的關鍵措施。這使得利益相關者的期望與其他人一致,并有機會考慮尚不明確的替代方法。
SAM的認知啟動環節不僅完成以往課程開發前的調研、收集信息和溝通確認工作,還進行了更深入的工作,即基于工作情境的課程內容確定及課程設計草圖討論。
傳統的信息收集更多地關注領導或管理者的期望,如課程設置哪些內容、學員在課程中學到哪些內容等,很難達成共識;而SAM在認知啟動環節不僅關注期望,注重利益相關方達成共識的重點和學員在工作中的情況。認知啟動討論的結果將直接用草圖或樣圖來展現,更容易深入迭代設計階段,直指培訓目標。
迭代設計階段:
項目規劃+附加設計
在傳統課程設計階段由獨立課程設計人為主導,過程中缺少迭代原則和迭代設計環節,不僅要考慮內容的合理性和順序,還需顧及知識遷移問題,這對設計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相比之下,SAM模型在迭代設計階段將零碎資料整合起來,在迭代原則的指引下,承接準備階段的成果并不斷地溝通和迭代,產出標準設計。這一階段主要包括項目規劃和附加設計兩個環節,其中,項目規劃是重點。
SAM的迭代設計階段需不斷與利益相關方確認求證,讓其參與設計環節,在樣圖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作出具體調整、修改、評估,以確保設計課程的有效性(見圖表2)。同時,當多個情景模塊出現時,如何設計呈現形式、排列、取舍等關鍵設計問題也會在一次次集體討論迭代中逐步完善。同一教學目標可同時采用多種教學處理方法,同一處理方法也可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
迭代開發階段:
黃金版成果交付
開發階段是課程開發的最后一環。無論是傳統課程設計開發技術,還是SAM核心任務,其本質都是交付成果,即課程的最終推出,但二者操作之間的最大差異仍然是迭代原則。
迭代開發階段是一個多次迭代的過程(見圖表3)。標準設計建立于迭代開發周期的開始階段,在標準設計的基礎上第一次迭代形成A版本,第二次迭代則形成B版本,迭代過程將會持續至迭代出黃金版本。其中,若B 版本沒有太大缺陷,則會成為最終產品;若存在問題,則會制作出另一個B 版本。
圖表3形象地說明了可交付成果在不同階段的完成程度:從標準設計到A版本的開發是跨越最大的一步;A版本是第一個可交付成果;標準設計的內容不如A版本全面;而后續B版本與黃金版本主要針對完善與提升,其變化程度并不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