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摘 要]歷史教學設計是一個紐帶,這頭牽著學生的“學”,那頭牽著教師的“教”,既考驗教師的理論功底,又錘煉教師的實踐智慧。本文將闡述如何借助歷史教學設計,撬動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
[關鍵詞]歷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原則 歷史教學環節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90108
歷史教學設計是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論和史學理論為前提,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支撐為手段,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師的素養,確定教學目標,合理組合、安排和優化各種教學要素,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步驟,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
歷史教學設計是一個支點,借助歷史教學設計,將撬動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從歷史教師的視角看,歷史教學設計的內涵應該包括“關注學生”、“關注歷史課程標準”、“關注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和“關注自身素養提高”四個維度。
一、歷史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和原則
教學設計要立足學生自身現有經驗,讓學生接收多種形式的情境刺激,促使心智活動的發展,讓學生在探究中順應、同化和建構新知識。
歷史教學設計的四大理論基礎是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理論和史學理論。從學習理論上看,歷史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心理為中心,使歷史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教學理論上看,歷史教學設計要遵循和應用教學客觀規律,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從系統論來看,歷史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為歷史教學提供科學研究的方法。從史學理論來看,歷史教學設計要體現多元史觀,使歷史教學遵循歷史學科規律,富有歷史學科特征,教學過程更具有歷史味兒。
歷史教學設計應當遵循整體設計的原則、以學生為主的原則、意義建構的原則和過程開放的原則。遵照原則,具體的流程如下:
二、以學為中心的歷史教學設計范式
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學的怎樣,遵循以學定教的方式。同時教師還要充分考慮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樣。在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下列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教學策略、探究式學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還可以配合采用講授式、探究式、自學式、比較式、問題式、情景式等教學方法。
以建構主義為指導的,以學為中心的歷史教學設計范式就是以教學目標為靶向,以問題探究為中心,以情境創設為平臺,以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為目的的歷史教學預設。其教學策略是提煉鮮明的教學主題,構思精巧的教學結構,營造適切的歷史情境,設計深度的探究活動(設置問題連接體),運用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等來提高課堂效率。
三、信息技術支持下“微課”資源在高中歷史學科設計中的開發
微課是一種在線教學視頻文件,是以課程改革理念為引導,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學科知識體系,編纂碎片化的學科知識點、技能點條目,對學科的重點核心內容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疑點、易錯點進行基于學科邏輯的分析與重組,以視頻為主要媒體形式的數字教學資源。具有主持人講授性、流媒體播放性、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精致教學設計等特點。微課雖簡單,但包含的東西不“微”:教學環節“不微”、技術水平“不微”、知識構架“不微”。歷史學科微課的類型:講授型、答疑型、演示型、解題型和其它類型。“微課”資源的歷史教學設計應側重以下環節:選題意圖、教學目標、教學用途、教學過程設計、設計亮點分析、信息技術的整合等。
總之,科學合理的歷史教學設計可以改進課堂教學,豐富學生學習方式,加強課程資源開發,推進歷史課堂教學文化變革,催生教師的實踐智慧,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當然,歷史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沒有止境,因此歷史教學設計也永遠沒有止境。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