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芝
(吉林市龍潭區江密峰鎮中心小學校,吉林 吉林 132000)
我們從學校實際需求出發,建立了一套以“群”為核心的云通訊體系。群相當于一個圈子,根據需要我們首先在區教育局的主群下建立了我們的學校群,導入全校教師通訊錄,然后以班為單位在學校群下建立班級群,以班為單位導入家長通訊錄,幼兒園也在學校主群下建群。所有群的成員人數不僅不受限制,而且成員補充入群簡單,只要本人提出申請,管理員批準即可。這樣我們就建立了一套由“教導處——學年組長、科室組長——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家長”組成的四級“群”通訊體系。實現了學校通知一鍵下達,可根據實際情況逐級下達,也可越級下達,甚至可以做到學校通知一鍵下達到家長手機上。通訊系統是以“父子群”的方式實現統一、簡單的層級管理,各年級、各班級通過群的管理員,實現各自的獨立管理,管理員可管理群內成員,控制群內發布的內容,學校通知由學校校內外管理員發布,班級通知由班主任老師進行發布,加強了安全性、可管理性,而且操作簡便,可實現多平臺同步,不僅可通過電腦網站發布,也可通過平板電腦及手機APP進行發布。
本通訊系統受到老師及家長青睞的另一個原因是,班主任和配班老師可以利用我們的“校內外”云通訊功能發布作業,不僅避免了由于孩子小忘記作業的現象,而且可以幫助家長了解班主任老師每天的任務要求,監督孩子作業完成質量。
我們在學校空間頁面設立了“精彩相冊”菜單,上傳了大量學校教師及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大型活動的照片。設立了“學校特色”菜單,及時將學校舉行的特色活動進行上傳,方便家長們了解學校各項活動,使“校內外”平臺又具備了宣傳學校的專屬功能。
由于各班級在學校主群下建立了班級群,所以各班級也就自動生成了班級空間頁面,在班級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任課教師可以把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用手機完整、真實的保存下來,方便快捷的分享到各班級的空間頁面上,為此我們專門進行了如何轉換照片格式,實現快速上傳的專題培訓,“校內外”可實現視頻、照片、文字、錄音歸類整理,形成真實、飽滿的學生成長記錄并永久保存,不僅成為珍貴的成長回憶,也為學生的評價提供重要依據。家長隨時隨地可通過電腦或手機關注班級空間,感受班級活動。
老師與家長還可以免費通過消息功能實現群互動溝通,了解孩子學習情況,全班所有家長均可發言,與老師或與其他家長進行即時互動溝通,可單獨溝通也可群內成員均可見。方便老師答疑,更好的與家長溝通。這樣“校內外”從學校和老師的實際需求出發,一站式多功能服務,老師可以不用在繁多的工具(微信、QQ 群、公共郵箱等)中互相轉換了。
網絡教研具有多主體、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我校一直把網絡教研與校本教研相結合,自開展以來,經歷了好幾個網絡平臺,但都不十分滿意,因為平臺本身是否便于教師使用是判斷網絡教研平臺質量高低的因素。由于“校內外”平臺無論在電腦上還是在手機終端的APP 上,都是我校老師最常使用的,所以它利率用高,費力程度低,理所當然的成為學校老師選擇的目標。它的日志發布有如下的特點與優勢:
無論是登陸“校內外”平臺后的任一頁面,在菜單欄點擊“寫日志”項,或是點擊“我的主頁”后的“我說”欄目,或是在“我的主頁”點擊“日志發布”按鍵,均可進行日志發布。“日志”可以分享到好友圈,或同時發表到多個群,校內外上每篇日志可承載:10 個G 的視頻,不受字數限制的文稿及資料、10 個G 的語音、12 個G 的附件、300 張30M 的圖片。
特別是與手機的無縫結合,尤其具有革命性的意義,通過手機APP 即可隨時發布自己的所思所想。雖然目前利用這一功能的老師還較少,但我們會在以后時機成熟時,重點加強對手機終端日志發布的培訓。以便于更符合生活節奏與習慣。
我們的行業要求是不斷汲取新思想、新理念,教師的互動交流不僅能起到互補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思想碰撞,互相啟發,促使隱性知識顯性化,幫助老師們習得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持續發展的方法。
“校內外”平臺的日志發布后,具有轉發、評論、收藏、歸類、貼標簽等豐富便捷的互動功能。在“菜單欄”下有“提到我的”選項,可適時查看“提到我的”數量、“我的評論”數量,網絡教研管理員可在每位教師的日志下看到該日志被其他老師閱讀數量、被點贊、被轉發、被評論、被收藏數量等等。
基于“校內外”以上的特點與優勢,我們便借助“校內外”平臺的“日志發布”功能開發并建立了學校的網絡教研平臺。
首先,我們在學校空間頁面,建立了“學校動態”菜單,所有老師發布的日志均可自動顯示在這一欄目下,做到了所有人均可見,可評論,可互動。我們在第一次公布學校網絡教研方案時,將全校任課教師以年齡為界分為中青年教師與老年教師兩組,要求定期圍繞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中的教學策略及各教研組的小課題研究發表相關的、有意義、有啟迪的隨筆、案例、教學設計、反思。其次,為配合學校網絡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在學校空間頁面,建立了“工作部署”菜單,及時發布學校各月教研活動及日常工作安排,方便老師們查閱;建立了“資源分享”菜單,為老師們提供優質高效的教學資源。
總之,校內外平臺地建立與使用,極大的方便了廣大教師于家長的協調溝通,提升農村教師的研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