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依霏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本文以少數民族紀錄片的創作為研究對象,對創作的主題以及拍攝手法和影片鏡頭的表現形式進行了分析,反思了少數民族的創作方式。紀錄片在創作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少數民族紀錄片的發展前景、帶來的文化價值思考等問題。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56 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各有不同,承載展現著文化的多樣性。紀錄片是一個國家展現其形象和文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因為其真實性,使紀錄片在文化傳播上有著獨特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我國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各民族因為地理條件、社會歷史等的不同,在各民族的文化發展上也極為不同。作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值得我們重視。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我們也有著一致的文化追求和共同的民族理想。少數民族的紀錄片正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宣傳民族文化,展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同時可以加強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增強了民族團結和民族凝聚力。在影視的不斷發展下,紀錄片的形式也呈多樣化發展,在題材和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嘗試了不同的創作手法,一些優秀的作品涌現出來。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少數民族是我國影視發展中不可或缺。
少數民族紀錄片不僅在文化傳播上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發展了我國的影視行業,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少數民族的紀錄片也是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肯定,使得各民族都有認同感,指出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能夠抵御外國的文化滲透侵蝕,在對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能以其獨特性來發展,維護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
我們在少數民族紀錄片的拍攝中,首先要明確拍攝紀錄片的意義和目的。通過紀錄片要向人們傳達什么。在各民族的發展中,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在服裝、風俗習慣、信仰、文化都各不相同。在紀錄片中不僅僅是這些內容的傳播,觀眾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也可以知道文化存在的差異。紀錄片這種影像形式的文化傳播方式注定要帶來的東西更多。文化的差異固然重要,但在紀錄片中,我們更需要表現出少數民族在他們生存的土地上所展現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少數民族與他們生存環境難以舍棄的情感。利用鏡頭來表現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使得廣大觀眾能夠在紀錄片中有所思考和反思。
少數民族的紀錄片表達了其民族的文化。民族性是指該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符合民族特性的民族價值觀、人生觀等。所以首先在紀錄片中應該反映出少數民族的民族性,在記錄過程中充分了解民族性。民族性形成在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過遠超于時代和階級精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信仰、民族崇拜、建筑風格、民族風俗習慣等等。民族特征也滲透著少數民族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在民族的紀錄片中,體現出民族風格很重要。我國的多民族聚居文化還有文化多元等現象也需要記錄下來,發掘優秀的民族文化。
多樣性的少數民族文化展現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歷史。在創作紀錄片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表現與民族內部的文化差異都需要表現出來。少數民族的文化同樣也在不斷發展前行著,不斷有新的優秀的文化融合進來,文化之間的吸收與融合,產生了更優秀的文化,使得原本就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更加多彩,涵義更加豐富。通過表現這些使得一部紀錄片有更好的研究與收藏價值。
原生性的文化在少數民族在悠久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沉淀下來,影響了少數民族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形式。同時還留下了壁畫石刻等遺產。少數民族的紀錄片應該體現出民族的原生性,便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發展,對我國的紀錄片有著重要意義,推動我國紀錄片的發展。
一個優秀的紀錄片應該有著出色的主題設定。主題的設定應該符合民族特色。對于一個故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如何更加的深入這個故事,挖掘出更加精彩的故事考驗了一個創作者的能力。一個創作者應該在創作過程中收集拍攝民族的資料、歷史,能夠做到熟悉并了解。各地方的人們生活方式還有其他民族特色都不相同,作為一個創作者,要牢牢把握住這種差異才能更好的發現一個民族背后的精彩。把少數民族的特點作為紀錄片的切入點,表現少數民族文化內涵,不僅多元化,而且具有傳統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下,文化不斷的沖突與交流,各民族之間文化融合不同,把握住這個就能把握住紀錄片文化的核心,也是創作者應該思考的。同時,紀錄片應該發掘出人類的優點,把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傳遞給觀眾,讓人們有更多思考的同時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做出貢獻。所以,少數民族地方紀錄片并不只是單純的記錄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而是應當反映出背后的深刻涵義,體現出紀錄片帶來的思考性,從而提高觀眾對于紀錄片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加強紀錄片的質量。
在一個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肯定是要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了方便紀錄片工作的展開,對于如何更有效地分組分工考驗了少數民族創作者。拍攝小組應該專門成立單獨小組,專門策劃紀錄片創作和構思,對某些重要活動進行宣傳。在創作過程中,每個人都因該嚴格要求自己,對紀錄片的質量嚴格把關,認真負責,拍攝出一部優秀的紀錄片。
在少數民族的紀錄片中,應該科學合理的運用不同的思維和方法,以此表達出紀錄片中所包含的思想,使其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使紀錄片更加有價值,有觀賞性。少數民族的紀錄片應該闡述民族文化的歷史,反映出淳樸的風俗人情。減少商業文化在紀錄片中的滲透,讓民族紀錄片更加質樸。保證民族文化的價值跟市場文化結合。對創作方式方法進行創新,緊跟民族文化進步步伐和創作的新方向。同時可以賦予民族文化時代的氣息,不同的內涵。鼓勵少數民族創作者進行個體化的個性創作,不斷加強民族文化傳播。
本文以少數民族紀錄片的創作思考進行反思,主要討論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更好的進行民族文化傳播,展現民族文化的價值性。少數民族紀錄片的目的也很重要。同時,討論了少數民族創作片的創新方法,不該之拘泥于一種單一形式和表現方法,力求創新,表現出各種新穎的形式。通過紀錄片來傳遞少數民族不同文化差異,最終實現民族的交流與發展。
[1]王華.少數民族題材紀錄片的類型與展望——從《鄂倫春族》談起[J].電視研究,2009(7).
[2]周根紅.淺析西藏題材紀錄片的文化表征[J].中國電視,2011(5).
[3]劉寧,馮文勝,劉偉.地方臺紀錄片創作的幾點技巧[J].青年記者,2011(14).
[4]徐愛玲.對電視紀錄片創作的幾點思考[J].新聞窗,2011(3).
[5]董海安.拓展思路以求新 厚積薄發以求精——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電視臺紀錄片創作的思考[J].當代電視,2010(11).
[6]李雅玲.民族地域題材紀錄片生存現狀及策略分析[J].新聞世界,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