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敏,浦凱迪
北京印刷學院,北京 102600
2012 年開始,MOOC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一個新名詞,開始在學界擴散開來。2013 年10 月,我國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盟Coursera,成為國內首家加盟Coursera 的國內高校。而在2014年5月,教育部愛課程網(icourse)和網易合作,推出了擁有中國自主IP 的MOOC 平臺中國大學MOOC。等等這些事件,引發了大家對MOOC 的持續關注。
MOOC,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指在計算機互聯網遠程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平臺運營,免費向公眾開放的一種教育資源的開放獲取模式和教育模式[1]。而隨著Coursera、Udacity、edX 三大MOOC 平臺的興起,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更便捷、更廉價的學習機會。同時,MOOC 教育模式的發展,引發了專家、學者對MOOC 教育方式、手段、模式等等方面的討論。與此同時,MOOC的版權保護的相關問題,也成為了MOOC 能否持續發展下去的關鍵之處。然而,針對MOOC 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領域和計算機技術領域,也就是說,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使用目的、方式及其實現手段上,對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合法使用的問題的研究非常少。
因此而言,為保證在學理上對MOOC 的版權保護能夠有理可據、有法可依,對MOOC 的版權研究的范疇、MOOC 版權的保護、MOOC 的合理使用的問題等方面去進行探討、研究是MOOOC 版權保護的基礎,也是我們在MOOC 發展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對國內MOOC 的版權研究進行綜述,一是對MOOC版權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二是對MOOC 版權可研究的內容進行了歸納,以期能對MOOC 的版權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近年來,國內與MOOC 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逐年攀升,截止2015 年3 月上旬,在中國知網以“MOOC”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得到以下數據,如圖1。
從圖1 我們不難看出,從2012 年到2014 年3 年里,對MOOC 的研究處于一個快速飛升的趨勢。可見,國內學者對MOOC 的關注度在不斷增強,研究的熱情持續高漲。
從研究的學科分布而言,國內學者對MOOC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論和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具體如圖2 所示。
由圖2 我們不難發現,有關MOOC 的版權研究,是非常少的。根據知網搜查到的數據顯示,民商法的研究中的3 篇文章,均是與MOOC 版權相關的文章——《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版權特征探析》(北京聯合大學,王莉方)嘗試從MOOC 版權的內涵,MOOC 的版權具有什么樣的典型特征及在未來發展中,如何應對MOOC 的版權問題等方面對MOOC 的版權保護進行了探討;[2]《慕課教育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湘潭大學,鄒琳、陳基晶)從我國《著作權法》中有關合理使用的規定入手,探討了MOOC 在運營過程中,與合理使用不相適應的地方,從而得出MOOC 合理使用的價值抉擇,以期能找到解決MOOC 與合理使用之間的利益平衡。[3]《圖書館視角下的MOOCs 版權問題研究》(深圳大學圖書館,葉蘭、易曉娥)闡釋了圖書館視角下的MOOC 所涉及到的版權問題,以期解決高校面對面教學到MOOC 遠程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版權問題。[4]
在“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中,《大學圖書館參與MOOC 版權服務的實踐與啟示——以杜克大學圖書館為例》(張丹、龔曉林)一文中,詳細介紹了杜克大學圖書館在合理使用方面的規定,版權許可服務制度和尋找可替代的開放獲取資源三個方面,以期對國內高校圖書館進行版權服務提供借鑒和思考。[5]
而以“MOOC 著作權”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以下信息:《基于MOOC 的版權管理和版權保護問題研究》(新鄉學院,陳勇)從MOOC 的特點及其對版權保護的影響入手,探討了現行版權法對MOOC 版權保護的局限性。[6]《MOOC 發展中的版權制度研究》(葉文芳、丁一)從MOOC 版權保護的各個方面,分析了MOOC 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7]《高校圖書館參與MOOC 版權服務的路徑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孫曉紅、王紅)從MOOC的版權問題出發,揭示了高校圖書館在版權服務系統參與的有效途徑。[8]
截止目前,有關MOOC 版權保護研究的文獻資料,仍然非常稀少。那么,MOOC 的版權研究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研究些什么內容呢?
研究MOOC 有沒有可版權性,是進行MOOC 版權保護的基礎,只有明晰MOOC 有沒有進行版權保護的可能,有無版權保護的必要性,才會有接下來的版權保護的方式及手段。
對于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而言,需要具備科學性以及合理性,進而保證食品質量安全以及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相較于其他國家的食品銷量以及儲存量,我國都更多。目前,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的科學合理構建勢在必行。
我國《著作權法(修訂草案第二稿)》[9]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明確規定了教師授課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疇。這么說來的話,MOOC 作為一種網絡在線的課程,其由教師創作、錄制,由院校提供給平臺,平臺上載后供學生使用,達到教學的目的——這樣的教學實現過程,也是授課的一種方式,可納入《著作權法》的保護。
另外,MOOC 改變了傳統“面—面”的授課方式,將授課的內容通過二進制手段,固化成為多媒體音視頻文件。那么這些多媒體音視頻是否具有可版權性,也是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
完善法律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法理學研究專家、學者們孜孜不倦的追求。特別是在現今,法制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怎么樣使法符合社會的發展,人民的需求,法制的需要,是我們需要長期考慮的問題。
我們探討MOOC 的版權保護,首先就是需要去考慮怎么完善《著作權法》,怎么使《著作權法》能夠與時俱進,從而使MOOC 能夠在法制的社會中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MOOC 實現的過程,如圖3 所示。
就目前而言,MOOC 的實現過程是:教師通過課堂錄制、課件制作,提供給學校,學校再將課件提供給運營平臺,最后是學生從平臺上免費獲取教學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版權問題有以下幾點。
1)職務作品與個人作品之辯。無論是在大陸法系國家,還是歐洲和美國的版權法律制度,都有關于職務作品的相關規定。那么,MOOC 平臺上運營的課件資源是屬于職務作品的范疇,還是個人作品,就目前的現實狀況而言,仍然值得商榷。
3)MOOC 版權利益分配的問題。無論是教師、學校,還是運營平臺,要想獲得收益,必須明確MOOC 的版權歸屬。只有明確了版權歸屬,這是利益分配的基礎。也只有明確了利益分配,才可以保證MOOC 的創作者能夠保持激情,院校和運營平臺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無論是在大陸法系還是歐美法系,都有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如我國現行《著作權法》中第二十二條的共十二款的規定和美國版權法中關于合理使用的四條標準的闡述[10],都明確的規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圍、目的及方式等。
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旨在解決享有私權權益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兼顧公眾的公用權利。由于MOOC的開放性(Open)原則,使公眾權益相較于其它類的出版物而言,有不可比擬優勢。但是我們要看到,公眾權利的開放,不是無限制的,也不是開放度越高就越好。因此,MOOC 的合理使用問題,是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的,它對MOOC 的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MOOC 的版權保護實踐中,或者擴大到整個數字出版領域來說,版權保護僅僅通過法律來保護,是遠遠沒有實效的。因此,MOOC 的版權保護,還需通過加強計算機控制,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形成與《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相配套的技術手段。
近年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11]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就是保護數字出版內容免遭未經授權是的播放和復制的一種手段。我們要看到,版權保護和版權管理存在概念上的差異:版權保護側重法律保護,主要是在侵權過程中和侵權后的維權;版權管理側重于技術手段,控制和制止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的侵權行為。這也是我們進行MOOC 版權保護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MOOC 版權保護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相關權利人的最終利益不受到非法侵害,規范權利人在MOOC運營的過程中能夠獲取相應的利益(包括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從而能夠保證MOOC 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建立合理的運營機制、分配機制是MOOC 版權保護的又一重點課題。
MOOC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為大家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相較更公平的環境和平臺,對于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世界范圍人類知識水平,具有無與倫比的積極作用。因此,在MOOC 的發展過程中,除了科技進步的影響之外,最重要的是保證它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下去。而其作為一種出版物(口述作品)而言,專家、學者通過對《著作權法》的研究和完善,研究、提升計算機技術水平,切實保護好MOOC 的版權運營,是我們大家義不容辭的事。
[1]郝丹.國內MOOC研究現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1).
[2]王莉方.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版權特征探析[J].科技與出版,2014(7).
[3]鄒琳,陳基晶.慕課教育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2015(1).
[4]葉蘭,易曉娥.圖書館視角下的MOOCs版權問題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5).
[5]張丹,龔曉林.大學圖書館參與MOOC版權服務的實踐及啟示——以杜克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10).
[6]陳勇.基于MOOC的版權管理和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5(2).
[7]葉文芳,丁一.MOOC發展中的版權制度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4(4).
[8]孫曉紅,王紅.高校圖書館參與MOOC版權服務的路徑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1).
[9]新聞出版總署.著作權法(修訂草案第二稿)[R].http://www.law-lib.com.2012-7.
[10]美國.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R].1998,10.
[11]匡文波.電子與網絡出版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