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賓
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互聯網思維指基于互聯網環境,以“人”的需求為中心的迭代產品生產和用戶服務的意識。新型主流媒體的互聯網思維以服務用戶、開放平臺和產品迭代為主要特征。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黨刊運用好用互聯網思維的關鍵就在于在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服務大局的基礎上,把讀者放在首要位置,在深入了解、挖掘和滿足讀者需求上下功夫,掌握讀者的閱讀偏好、閱讀方式和閱讀帶來的內在體驗,以豐富的內容和靈活的形式滿足讀者需求。
一是內容的定位。黨刊的讀者群主要以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黨務工作者及黨員干部為主,同時應注重非黨員讀者對于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的閱讀需求。面對黨和政府的新決策新部署、理論新詞、輿論熱點,黨刊應細分讀者,確定目標讀者群,從讀者愿望、利益、關心的問題入手,在針對目標讀者群共性需求上下功夫,在理論宣傳的實用性上創新,以更加細致、敏銳、深入、鮮活的內容,傳播好黨和政府的聲音,反映好人民群眾的意愿,增強黨刊宣傳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是形式的定位。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黨刊作為紙質媒體、出版周期較長,傳統媒體的時效性、互動性較為薄弱,黨刊應在新媒體平臺開設與讀者可以實時進行互動的專欄,加強黨刊的傳播效果的信息反饋,及時了解讀者的感受和想法。如在博客、微信平臺、網站論壇,可以配合黨刊欄目同步推出相應版塊,把同期理論文章的重要觀點設立理論討論版塊,滿足讀者對理論熱點進行建言獻策、時事點評等高層次精神需求,增強刊網互動的傳播效果。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體現的是以用戶體驗為優先的一種思維方式,擴容思維就是從用戶思維衍生出來的,即通過新媒體平臺以增加信息量的形式,把最優質的閱讀、服務和用戶體驗在第一時間提供給讀者。
一是提供精品內容。作為紙質媒體,黨刊出版速度不及報紙、電視、廣播及網絡媒體,因此必須在“精”和“深”上下功夫。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抓好主題、突出重點,關心讀者所思所想,力爭使文章立場正確、角度新穎、手法靈活,從理論解析、理論實踐、典型經驗入手,提供最優質的理論輔導、政策解讀和工作交流。以“短、新、實”的作品,把思想性、指導性、權威性寓于可讀性之中。
二是增加信息容量。黨刊版面容量有限,需要借助新媒體平臺增加黨刊信息容量。如在黨刊官方博客、網站刊發未能被及時采用的優秀理論類稿件、獨有具有時效性的優秀新聞類稿件。同時,注重向基層傾斜,向基層延伸觸角,刊發基層具有鮮活性特點的典型經驗、優秀做法、優秀黨員小故事。在微信平臺刊發具有時效性、針砭時弊的時政解讀類雜文,全方位滿足黨務工作者迅速獲取理論解讀、時政熱評、基層情況的各種需求。
平臺思維,即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平臺。新媒體時代,黨刊依照固有“單打獨斗”的傳播模式已不合時宜,需要尋求多元化合作,并建立開放共享的平臺,借以與其他媒體資源實現雙向流動和價值循環。對內,實現黨刊理論資源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間的共享、整合;對外,以多種互動方式讓受眾參與到理論的生產、再生產過程中來,最大限度地加快融合、資源整合、吸引讀者和作者。
一是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即加強與兄弟媒體、各地宣傳部門的合作,形成鏈接不同媒體、行業、地域的發展鏈條,實現黨刊跨越式發展。如,黨刊可以構建稿件資源共享數據庫,黨刊、兄弟媒體、各地宣傳部門在數據庫發布提供初級新聞、理論學習產品,以供其他媒體在第一時間共享到稿件資源,經精深加工后生產出各種形態的終端信息產品,再通過多種媒介發布,滿足不同讀者的信息需求,整合資源、節約成本,形成強有力的宣傳氛圍,實現媒體內部業務融合最大資源價值。
二是聯合舉辦多種形式活動,即以“對外開放”思維加強對外交流聯系。媒體活動是地方黨報增加讀者體驗、增進情感交流、擴大影響力的有效載體,黨刊應充分發揮這方面的資源優勢。一方面,加強與其他媒體的聯系,與兄弟媒體舉辦研討會和聯合調研活動,通過專家學者與基層領導干部、基層群眾的交流,了解基層工作難點和熱點,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用實踐升華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加強與中央及地方黨校、省委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院、高等院校等相關科研院所的聯系,不定期舉辦攝影比賽、問卷調查、理論熱點座談會、開展聯合征文活動,讓讀者廣泛參與到辦刊中來,提高黨刊服務水平和宣傳合力。
“‘大數據’就是關注事情的相關關系而非邏輯推理出的因果關系,即‘用數據說話’,大數據建立在互聯網時代數據收集全面,數據分析便捷的基礎上,用科學的計算分析說明當前的情況并預測未來。”對于黨刊而言,運用大數據思維就是在大數據中深度挖掘讀者閱讀偏好和關系鏈,為讀者篩選提供最適合、最需要的內容,增加對讀者的認知度,把大數據思維融合在媒體轉型發展中。
一是建立讀者作者群。利用網絡投票、微博話題等互動活動掌握讀者在各個媒體空間產生的數據,把讀者信息分類并建立起讀者資源庫,通過讀者偏好為選題策劃內容提供數據支撐,并把每期刊物和新媒體平臺將發布的選題提前發送給讀者群,吸引更多讀者變為固定作者。同時,根據在資源共享數據庫和微博、微信、博客、網站平臺收集到的稿源,逐步分類建立起作者群,并定期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優秀稿件評選活動、理論探討活動,吸引更多優秀作者加入到黨刊作者群中。
二是建立媒體融合機制。媒體的融合不僅需要思維的創新還需要制度的創新,黨刊應以互聯網思維和“數字化”為引領,在各個環節進行持續不斷的迭代創新,即媒體融合機制的建立,研究建立新媒體的工作機制,決策機制和融合一體化的協調機制,明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責任主體,實現刊網之間的相互融通,共同打造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選題策劃、制作傳播和宣傳推廣,建立開放、高效的采編組織結構,把各媒體單元進行橫向打通和縱向融合,構建全新媒體發展格局。
綜上所述,黨刊運用互聯網思維不僅僅是把互聯網當作重要傳播渠道和媒介工具,更重要的是運用互聯網思維精神,把用戶思維、擴容思維、平臺思維、大數據思維等融入到媒體融合發展中,讓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動互補發展,提升黨刊傳播力。
[1]石長順,梁媛媛.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構[J].編輯之友,2015,1 :5-10.
[2]彭惠玲,諶蘭劍.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平面媒體[J].新聞研究導刊,2014,20:276-277.
[3]李建峰,富穎,張端.把握導向大局 創新內容形式——地方黨報重點工作報道策略 [J].2015,01(上):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