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曉
承德廣播電視臺,河北承德 067000
現如今,國家經濟建設、民主與法制建設、以及兩個文明建設日益繁榮,很多聽眾迫切需要了解更多與法律相關的話題討論。弘揚正氣、充滿理性精神和思辯色彩的法制類節目已經成為當前聽眾較為突出的顯性需求。但是,相比國家級媒體的權威性和豐富的新聞資源等諸多優勢,市級廣播媒體面臨著地域局限和新聞資源短缺等尷尬。那么,地方電臺的法制類專題性節目如何才能牢牢把握住當地受眾,并繼續做大做強呢?
2015 年7 月,河北承德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率節目全新改版,本著“弘揚法治精神、踐行法治意識、關注社會民生、服務群眾需求”的初衷,推出了法制專題節目《法理民生》。節目開播以來,和相關法制部門加強合作,在解讀我國法律法規的同時,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剖析,聽眾反響強烈。最近三個月收聽率抽樣調查顯示,聽眾收聽率、滿意率等綜合指標位列新聞類節目前列。回顧《法理民生》的創辦歷程,筆者感覺,作為市級廣播媒體,要做好法治節目,就要充分發揮地域接近、心理相親等諸多優勢,豐富節目內容,創新節目形式。
首先選題要貼近生活。法制節目無論哪種類型,都有一個共同的宗旨,那就是:不斷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宣揚依法治國的法治精神,與此同時還要彰顯法治的震懾力,所以,無論是在題材的選擇上還是在角度的切入上都要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學法、守法、用法,才能充分發揮法治在促進、實現、保障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才能擁有穩定的聽眾群,形成鮮活耐聽的優秀節目。
在新節目運行前,欄目組人員為了讓節目更具可聽性,選取了積極走出去,到上級臺、兄弟臺取經的方法,同時,特別搜集其他電臺的法制節目集中收聽學習。做法治節目,主持人要有一定的法制基礎,同時還需要有政法單位作為依托,可以說,和政法單位的合作關系,直接影響著節目的好壞。在創辦節目過程中,節目組積極爭取市委政法委以及市綜治辦的相關支持,并在各政法部門設立了通訊員,每周兩次為節目提供最新稿件信息,與此同時我們把提供稿件信息的次數、方式以及質量列入了各單位的專項考核。再由市政法委每月公布考核結果,年終考評,采取獎懲措施,從而調動了各個政法部門參與節目的積極性,并保證了節目的正常運轉。
為了吸引聽眾,在節目內容設置上,通過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博采各家之長,結合當地實際,在1 個小時的《法理民生》節目中開設《民聲直達》、《舉案說法》、《政法先鋒》、《法在您身邊》、《法制資訊》、《管律師講法八分鐘》等小欄目,宣傳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援助、增加法制時評,分析案例案情、追蹤案件進展、增強節目的可聽性。
其中,《政法先鋒》在與各個單位的積極溝通協商后,確立了堅持正面為主,多對普通執法人員進行寫實報道的基調,以便讓百姓真正走近執法人員的工作,了解執法人員的艱辛,樹立執法人員的形象。如與法院共同開展節目,采取現場感極強的實時連線外加記者述評講述平凡法官調解案件、宣判案件的過程,讓百姓不光對法制案件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對法官的工作狀態也有了了解。與此同時,聯合全市24 家行政執法單位做客直播間,就百姓關注的問題給予解答。如農夫山泉水事件和假羊肉事件時,有請我市質監局食品安全科相關同志就我市的食品安全進行解讀,如針對環境污染、尾礦治理有請我市環保稽查部門做客直播間親自答疑釋惑。
在以公安題材為選取點時,面對幾百起甚至上千起滲透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案件,節目要真正做出地方臺的特色就要在選題上下功夫,所選擇的故事和現象必須要真實的反映出百姓的生活現狀。《法理民生》下設《法在您身邊》欄目,每期都講述一個案件故事,如有關家庭婚姻問題、子女贍養老人問題、家庭財產繼承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普通群眾非常關心的話題,也是《法在您身邊》首選題材。
一般說來,群眾對刑事案件、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更加感興趣。但是就地方電臺來說,案情錯綜復雜、影響廣泛巨大的刑事案件并不多,與此同時,考慮到過多報道刑事案件對當地的治安穩定十分不利,最終確定了要以群眾關心并且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民事糾紛、經濟糾紛、行政糾紛為主要報道對象,《法理民生》節目根據這些現實問題設置了《舉案說法》欄目,請相關人員做客直播間,選擇典型的案例做出正確的引導,捕捉群眾所關心的題材,如:國五條出臺后的假離婚現象、借款人死亡后借款由誰歸還的問題等,以生活解讀法律,以法律引導生活。使得群眾對于比較模糊、需要填補空白的法律知識有了清晰的了解。
針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成因及特點等,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理民生》節目組聯合我市政法、教育等相關部門,在全市中小學生中創辦《民聲直達》欄目,開展法制征文演講活動、舉辦周末法制廣場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內容,積極創造中小學生學習宣傳法律知識的機會、同時也為他們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搭建良好平臺。
地方臺對當地群眾來說更具有親近感,地方臺的法制節目更能引發當地弱勢群體的關注,激發大家的同情心與正義感。因此關注弱勢群體、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便成了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法理民生》節目開設了《管律師講法八分鐘》,每天一個話題,律師在線解答,通過對弱勢群體中發生的糾紛、案例予以報道、解答,積極向社會呼吁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幫助弱勢群體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向群眾普法,倡導群眾依法律己、依法做人、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目前已開設176 期,收到聽眾普遍好評。
其次,節目形式要靈活多變。面對中央臺、省臺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地方電臺要辦好節目,就不能僅僅局限于一種或幾種形式,不能靠條文式的宣講、空洞的說教,而是要做到節目內容豐富,節目形式多樣,以生動鮮活的現實事例吸引聽眾、受愛于大眾。
《法理民生》作為直播節目充分利用了廣播優勢,開設熱線電話,讓聽眾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車上,只要收聽我們的節目就可以打進熱線電話進行相關咨詢。截至目前,共接聽熱線電話436 起。與此同時,短信平臺又彌補了熱線不便的難題。無論是移動、聯通、電信的手機用戶,都可以編發短信到短信平臺,嘉賓、主持人可以即時和聽眾通過短信互動交流。據統計,有三百多人參與短信互動。另外,為了方便聽眾還設置了QQ 群、微信群,利用互聯網解決了無法實時收聽節目的問題。來自其他省市的聽眾通過QQ群、微信群也可以尋求幫助。成為受眾的貼心法律顧問。
總的來說,地方電臺雖然因地域等原因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地方電臺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地方臺要想辦好法制節目就要從地域的貼近性上下功夫,因為貼近群眾也是新聞價值的要素之一,這一點也正是地方電臺法制節目的立足之本。所以,地方電臺法制節目,要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幫助群眾解決法律問題、增長法律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中國法治化建設的不斷深化完善中向著更深入更合理的方向發展,才能辦成聽眾喜聞樂見的好節目。
[1]武怡君.新聞價值的體現與正確引導輿論的雙贏——從營銷學的角度剖析新聞傳播[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2]高潤英.試論記者如何做好電視法制節目[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