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邵陽 422000)
所謂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形成過程以及維持和改變。在不同的政治體制形成的過程中,需要執行該功能的有效機構,這一機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政治態度,還能夠改變人的政治價值觀念,能夠有效的將政治技能傳遞給大部分公民,尤其是一些精英人物。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說,這一職能的機構主體就是學校。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快速發展,需要中國各個民族的凝聚力,這一凝聚力的有效提高需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優良傳統,同時也能夠增強我國各民族的凝聚力。其二是,中國共產黨人員所體現出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也可以說是實現我國民族凝聚非常現實的條件。總的來說,這兩方面的因素是目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內容。在經濟大發展且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就更需要從如何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方面,充分的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重視力度進而提高其在教育領域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一發展帶來的影響是越來越充斥著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對于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并且對于綜合國力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綜合國力競爭的背后往往是人才的素質、知識的廣度以及科技水平的競爭。因此,為了能夠在國際社會上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競爭力,進而更好的迎接新的挑戰,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不斷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一般所說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等,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質,因為這能夠決定人才素質的高低。
眾所周知,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實驗室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可以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任何沒有實踐的理論都是空洞的,沒有說服力的,都是僵硬的理論。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也就是理論與實踐活動發生脫節的現象,而且在教學手段上缺乏說服性和滲透性,對于進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上有很大的影響。由于社會的歷史條件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導致動態的發展和創新進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大環境。而且理論的創新非常缺乏,同時在要求上也會放低很多要求,進而使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非常嚴重。
近年來,現有的大學教育課程中,進行專門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專業是少之又少,而且在公共課程中很多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程的老師對于學生的授課方式有問題,不能被大部分的學生所接受,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表現出缺乏連續性和執行力度的現象,進而就會對大多數的政治思想課程產生非常大的消極影響。從另外一方面講,大學的課程教育只能是人生較短的一個時期,大學校園的環境與社會的環境之間有很大的區別,而且社會環境是非常復雜多變的。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連續性以及執行力度,需要及時的加以解決。
目前,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都是采用單向的灌輸模式,作為教育者很少從受教育者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方面考慮,即使有些教育者在安排上考慮到了相關問題,也是非常片面的。所以,這一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并且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雖然有些教師即使接受了教育者的觀點,但是也很難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從大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自我表現欲增強方面,與受教育者進行多向的交流,比如在院系之間展開各方位的交流等活動。轉變課程教育模式由單向灌輸到多向交流模式,這樣一來,不僅能開闊受教育者的視野,還能有助于對教育內容的充分吸收,進而有效的應用到教育實踐活動中來。
近年來,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利用網絡的發達體系進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高校校園的網絡建設,進而使網絡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使之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校園網,發揮網絡優勢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能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務,對大學生不斷的進行教育和引導工作;還要不斷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空間,從而形成網上學習、網下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時還要密切的關注網上的有關動態,有效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因此,還需要加強校園網的管理,進而嚴禁防止一些有害或是不良的信息在網上進行傳播;形成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環境,進而牢牢把握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動權。
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能夠有效的促進大學生了解我國國情以及了解社會的環境,還能夠有效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要建立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并積極的去探索實踐教育方式建立的長效機制,進而引導大學生深入到基層的實踐活動中去。因此,要積極的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以及職業道德,要充分的利用假期的時間,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而使理論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效的結合。
教師作為人類高尚靈魂的工程師,同時也是學生知識增長以及思想進步的導師。近年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品德。而且高校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需要不斷的滲透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全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局面。要將學校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調動起來,努力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意識提高的重要性以及制約因素有很多,進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人作為社會的重要因子,會受到社會以及歷史環境的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結果主要取決于不同條件和信息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相關內容的一貫性有很大的影響。要想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成果就必須認識其重要性,進而采取有效的探索途徑。
[1]張洪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5).
[2]劉平安.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新途徑[J].教育探索.2007(11).
[3]徐紅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D].梧州學院,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