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青 吳家琳 苗 田
(1.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430;2.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3.廣州市昌崗中路小學,廣東 廣州 510250)
本文通過調查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的女碩士研究生體育鍛煉情況,對她們的身體狀況、鍛煉意識、體育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深入了解、分析影響她們體育鍛煉的因素,并根據社會體育學和學校體育學的原理為女碩士研究生體育鍛煉,旨在為提高健康的自我鍛煉意識,促進女碩士研究生終身體育思想的養成,為女碩士研究生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查閱大量相關的學科領域的書籍,并通過互聯網在中國知識資料總庫進行檢索并收集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遵循調查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普通高校女碩士研究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問卷》。
問卷完成后,根據抽樣調查的原理,走訪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的女碩士研究生宿舍,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或約定時間回收的方式,進行問卷的發放。
用SPSS(19.0)軟件包對回收的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
本文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65份,回收率達到96.5%,有效問卷915,有效率91.5%。
調查結果顯示,女碩士研究生在閑暇的時間里主要參加的活動的前10項包括:上網-看電視、電影-休息、睡覺-學習、看書-逛街-與朋友聚會-參加體育活動-唱歌-打掃衛生-旅游。然而,“參加體育鍛煉”選項排到第七位,有38.8%的同學是在閑暇時間里進行體育鍛煉,這可以說明,女碩士研究生沒有把參加體育鍛煉放在重要的位置。同學們對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需要加強,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女碩士研究生的體育活動,加強碩士研究生體育工作的宣傳,增強女碩士研究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調查發現,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18.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這說明同學們有良好的運動習慣。62.6%視體力、心情而定。9.1%從不主動參加,女性的具有一定的生理惰性,這也是她們從不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之一。8.6%從眾心理,從眾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1]。女性的從眾心理一般高于男性,女性喜歡結伴同行,不愿意特立獨行。還有1.3%選擇其他。
女碩士研究生一般選擇些較為普及和運動量較小,身體對抗程度較低的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散步、慢跑、自行車、籃球都是一些受歡迎的項目,除此之外,瑜伽、藝術體操、女子形體等活動都是深受女碩士研究生喜愛,說明女碩士研究生偏愛些有節奏感,通過鍛煉能塑造形體,并注重健身健美、娛樂、趣味性強,并以有氧運動為主。
在915位被測著僅有19位同學是天天進行鍛煉,占了總數的2.1%;每周3次或以上進行體育鍛煉的有16.0%的同學;每周1~2次有33.2%,偶爾進行體育鍛煉的同學占了總人數的46.2%;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同學有2.5%。
在每次的體育鍛煉的時間中,鍛煉30min以上的占了總人數的20.2%,有55.4%的同學是在30min-1h的。可以看出,女碩士研究生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比較少,每次鍛煉持續的時間在30min-1h,基本能達到國家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但是還需要加強體育鍛煉。
5.1.1 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全日制女碩士研究生年齡主要分布在:21~25歲之間,多數是未婚,她們在閑暇時間里主要參與的活動是上網、看電視/電影等,她們對身體鍛煉不重視,忽略了體育鍛煉。
5.1.2 女碩士研究生參加體育的態度多以視體力、心情而定,極少數是會主動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
5.2.1 教育部門加強對碩士研究生工作的管理,落實碩士研究生體育管理的管理工作;制定相關的管理工作規章制度,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
5.2.2 成立相關的碩士研究生體育工作小組,并定期檢查碩士研究生體育鍛煉的情況。規定學生每學期的體育鍛煉時間,以刷卡的形式,到規定的場地進行體育鍛煉,完成每學期的體育鍛煉時間任務后給予相應的學分。
5.2.3 定期組織一些符合女性的興趣愛好,富有時代的活動,組織些趣味性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