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曉 房 曜 任永寶
(1、濟南前衛審計事務所 山東 濟南 250002 2、軍事經濟學院研究生一隊 湖北 武漢 430035)
近年來,隨著軍隊全面建設現代化水平不斷推進和科技社會的蓬勃發展,我軍軍民融合式裝備建設有了長足發展,每年都有一大批技術含量高、信息化水平強的新型裝備列裝部隊,極大豐富了部隊裝備建設的選擇性,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民企在此過程中也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我軍已經初步走開了軍民融合式通用裝備發展的路子。從世界范圍看,軍民融合式通用裝備保障作為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的基本模式,也已成為世界軍事強國的共識。隨著改革開放以來軍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在取得顯著成就重大突破的同時,體制機制不健全弊端開始顯現,深層次矛盾問題不斷突出。軍地雙方為片面追求各自發展建設的完整性,造成了許多科技資源重復配置、許多資源項目重復建設,浪費嚴重;軍事人才來源途徑和消化渠道單一,軍隊保障社會化進程緩慢,限制了優秀軍工企業的發展壯大以及我軍裝備建設健康成長,政策法規數量少、覆蓋面窄,難以對政府、軍隊和企業以及軍民各方面在融合發展中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和相應行為作出具體有效的規范,“變相投機”、“以公謀私”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瓶頸”。軍民融合與裝備建設猶如“劍”與“犁”,關乎國家盛衰和部隊戰斗力。優化傳統軍民融合方式方法,推動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建設,不但會為經濟建設提供廣闊平臺,更會促進裝備的大繁榮大發展,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通用裝備建設水平是反映國家綜合實力的最直觀體現,是維護國家利益、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有力保證。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部署新一輪國防科技和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改革,謀求質量效益和技術創新優勢的裝備競爭正在加劇。在這場對抗與競爭中,誰思想保守,誰就會面臨不對稱威脅;誰行動緩慢,誰就會陷于戰略被動。長期以來,由于傳統觀念障礙,我國軍民融合式通用裝備建設一直缺乏有效的運行制度,一些地方政府將軍民融合工作停留在口頭和文件之中,忽視統籌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作用,沒有把協同推進軍民融合工作擺在重要日程來抓;就軍隊自身建設而言,長期以來形成了自我封閉、自我發展的固有模式,從思想觀念上拒絕同地方政府企業進行深層次交流融合,更談不上共同制定有效的落實制度。這些消極因素經過長時間的固化發展演變,又加劇了軍民融合分體化建設模式,嚴重制約著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融合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審時度勢、總攬全局,將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重要途徑。要進一步把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做好,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國家經濟社會資源更好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注重從體制機制上解決軍民融合式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在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上又強調指出,要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結合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扎實推動國防科技和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習主席的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推動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帶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闡明了新形勢下國防科技和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改革的基本方略,為扎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等帶有方向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作出了旗幟鮮明的回答,是指導軍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決定》提出,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國防科技生產管理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政策制度”等,明確將體制機制改革和法規制度的完善作為了重要突破口,為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這既是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的重要舉措,又是緊貼實際符合我國國情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有效手段,勢必將軍民融合推向深層次發展。
習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鮮明提出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武器裝備乃國之重器,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推動建立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既有利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國家經濟建設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也有利于經濟建設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持。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可以有效的把富國和強軍、中國夢和強軍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貫穿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因此,它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途徑。
當今世界,信息化條件下的體系對抗,已集中表現為國家整體實力的對抗和綜合國力的比拼,絕不僅僅局限于軍事體系的較量。建立健全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也是世界主要國家采取的共同發展戰略和政策取向。世界主要國家根據所處國際環境和本國國情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推進軍民融合政策和做法,如美、英等國采取的“軍民一體化”模式,日本采取的“以軍掩民”模式,俄羅斯和印度采取的“先軍后民”模式和以色列采取的“以軍帶民”模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可以說,建立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已經成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必然發展趨勢,更是世界軍事發展變革大潮的必然趨勢。
當前,國際形勢和安全環境復雜多變,中國周邊的安全威脅依然存在,釣魚島、南海問題等持續升溫,“臺獨”、“藏獨”、“東突獨”等反動勢力不斷制造事端,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推動建設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制度,是使經濟建設與國防軍隊深度改革并行互動的有效機制,對于發展地區優勢、加強多樣化軍事能力建設、實現國家安全穩定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通用裝備體制創新要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高度,以重點領域為抓手,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促進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化發展,助推通用裝備建設體制優化創新。
一是要施行組織制度改革,將機構設置更加合理化,職能設定更加完善化,人員配備更加科學化;二是要加強經濟制度創新,使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稅收政策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促進通用裝備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消除政策不合理帶來的融合阻礙;三是加大產業制度更新,降低準入制度門檻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激勵科研生產創新促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改善采購維修制度保障裝備的正常使用,保護產權利益維護發明者合法權益;四是漸強激勵制度創新,通過運用聲譽激勵、知識共享、關懷激勵等多種激勵制度結合,最大程度地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促進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
首先,要確定合理的效益評估公式。對通用裝備現行模式進行簡化假設,設定假設條件、合理確定決定因素的參數及自變量的取值范圍,計算出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的最優產出選擇。其次,效益評估要多次進行實際測驗,對不同的裝備建設領域進行比較,驗證效益評估公式的合理性,對通用裝備建設深度融合前后資源價格比較。再次,對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最優產出比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隨時調整系數選擇,力爭效益評估的真實可靠,為制度優化改革提供正確參數。
一是理論先行,為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提供系統的理性思路,更新通用裝備建設概念,完善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理論體系;二是做好充分準備,為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的順利啟動奠定基礎,建立高效的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協調機構,調整相關部門職能;三是健全法制,為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立適應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需要的內部法規體系,完善適應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需要的外部法規體系;四是以人為本,為通用裝備建設軍民深度融合提供智力支持,結合任務選好培訓企業、結合特點選好培訓人員、結合需求選好培訓內容。
[1]馬開權、鄧紅旗、文字: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