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璇
(白城經濟開發區中學)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要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
2.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賞析、背誦精彩的語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并傳承長征精神,培養樂觀堅強的生活意志。
教學重點:
1.感悟紅軍長征的艱苦,感悟紅軍長征的樂觀的精神。
2.賞析重點語段及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一、教學過程
導入:
紅軍戰士是怎樣翻越這樣一座被稱為長征途中最“難”翻越的這座山的呢?讓我們重回歷史,走進老山界。
二、整體感知
(一)讀課文,請同學們找出課文的基本六大要素。
展示:時間:第一天的下午~第二天的下午。
地點:山腳下以及整個山路中。
人物:紅軍戰士。
起因:紅軍翻越老山界。
經過:歷經艱險翻山。
結果:翻山的勝利。
(二)簡要概括本文的內容。
匯報:紅軍翻越老山界。
三、賞析課文深入理解
(一)文章一共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幾個層?
明確:課件展示:
分段:
1.第1 段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
2.第2—32 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3.第33 段起因:成功翻山。
(學生討論文,各抒己見,自由匯報,教師點撥)
四、深入探究
(一)第二段中“前面不知道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p>
思考:為什會“走不動”呢?
(二)“走不動”是因為路程艱難道路崎嶇,表現了紅軍所面臨行路難的困惑。
(三)在第三段開頭就做了交代,“這是一家瑤民”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起到了很好的對比作用,突出了紅軍的本質。
(四)找出課文中表現出情感變化的段落并分析。
明確:從詞語上找“驚惶”“哭起來”“道歉”“歡喜”。突出課文的中心意思。
(五)這些表現了紅軍怎樣的精神?
明確:這些描述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五、精講美段
(一)賞析課文12~20 節。
(1)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第12~20 節,看一看12~20 節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描寫路上的奇觀。
(2)路上所見有什么特點?
明確:描寫了眼前的、腳下的山的特點。
眼見:火把——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
山勢——絕壁、陡峭。
(二)賞析課文23 節。
(1)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第23 節,看一看23 節寫了什么內容?明確:觀賞夜景。
(2)這段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主要描寫了星星,山峰,四圍的山。
(3)描寫順序是什么?
明確:是按自上而下,由遠及近的順序寫的。
(4)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星星”比作“寶石”,把“山峰”比喻成“巨人”,把“山谷”比喻成“井”。寫出紅軍當時所處環境的特點。
(5)有什么作用?
明確:重在表現紅軍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高尚情趣。
(三)12~23 段的描寫表現了紅軍怎樣的精神境界?
明確:表現了紅軍在艱難長征的過程中越險越勇、越難越能激發出紅軍戰士奮發的精神境界。襯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六、鞏固練習
練習(一)依據表格要求填空并說明翻越老山界的簡單經過。
復述簡單經過:從第一天下午動身準備翻越老山界,到第二天下午兩點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時間,隊伍走走停停,從中我們看到老山界之險峻難走,表現了紅軍頑強不屈的精神和艱苦樂觀的生活。
練習(二)課文學完了思考一下本文是以什么為順序描寫的。
明確: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文章脈絡十分清晰,由此看出本文是采取順敘的方法,這種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寫法,值得同學們在寫記敘文時效仿應用。
七: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贊揚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八、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部分章節。
九、板書
老山界
作者:陸定一
行路難——奮勇登山。
睡覺難——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吃飯難——鼓著勇氣、繼續前進。
處境難——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總結: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