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武
(吉林省梨樹縣榆樹臺鎮郊學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用“計算”二字就可以代替了“數學”的含義,而學生并沒有理解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新課程標準的出臺,給我們課堂教學帶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而且時時處處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因此,我們的數學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讓我們的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我們美好的夢想,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在快樂的學習中生活的給我們帶來的愉悅、幸福和希冀。比如,我們在教一年級第一冊數學“統計”這一課時,其實,本來“統計”知識對于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講是很抽象的,我們可以從小學生生活經驗入手,上課伊始先設計讓學生統計各種熟悉的幾何圖形的個數,再要求一個學生拿著圖片,一個學生做記錄,可以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下各種圖形的個數,課堂上讓學生分六個小組來統計文具盒里各種文具的個數,統計收集來的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每一項統計活動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共同合作完成統計任務。我們通過這樣的實際參與活動,不僅使學生的動手親自實踐的能力得到培養,還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統計思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事實上,經過活動小組匯報交流,又使得統計中對數據的整理和歸類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強化。而整個統計過程,學生好像置身于親切自然的游戲之中,學得輕松快樂。在我們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像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設計的例子,舉不勝舉,尤其是我們作為教授新課程的教師更應該隨時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我們的教學課堂真正成為生活化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突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這不僅僅是作為教師的理念,還要采取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以此促使學生表現出學習的“自主性”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能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先”的原則,就是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自己獨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學好文化知識,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比如,我們在教“認識乘法”這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圖畫,在小組內談一談自己看到了什么。待問題提出來之后,不限制學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覺隨意觀察,之后發表自己在觀察中所看到的情景,和同學來交流。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自己自主來學習。再如,我們教學生學“一共條多少魚”這道題時,有的學生橫向來看,列出了6 +6 +6 這道算式;還有的學生縱向看出了3 +3 +3 +3 +3 +3 這樣的算式;我,都應充分給與肯定,表揚他們的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告訴學生要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懂得生活中“條條大道通羅馬”?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第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體現了“生活化”這個道理。讓學生展開自己想象思維的翅膀,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并能充分體驗到獲得成功的欣喜和快樂。
過去,我們的教育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圍繞教師的指揮棒轉,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單調乏味的灌輸式的教學。長期以來嚴重制約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而新課程采取了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我們教室吧數學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積極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我們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勇于探索,開拓創新。比如說吧,我們在教“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當教到“三元錢可以買哪幾樣東西”這一環節時,可以將這一環節設計為一個數學活動情境:我們準備許多價值不等的小物品,讓學生分組模擬小商店,每個小組自己來給商店起名,什么名字都可以。比如,有的叫“萬花筒”商店;有的叫“文化城”商店等。還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零用錢,到“商店”購物,真買真賣,好像在超市購物一樣。之后,讓學生介紹一下他們購物的情況。在活動中學生爭先恐后,躍躍欲試,親身感受人民幣的價值以及數學活動的快樂,與此同時,也是學生在活動中加深了對人民幣的價值的認識和理解。
說起“情感”來,這是我們要上好數學課,搞好數學教學的紐帶,更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它一般體現我們教學之中的兩個方面:就是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事實上,學生的情感平常的情況下,總是在我們教師情感的感染熏陶下逐步萌發開來,進而迸發對教師的愛以及對真理和科學的追求。我們作為人民教師一定要不辜負人們的希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激情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來學好數學,尤其是現在,我們教師認真貫徹新課改精神,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開創了教育教學的新天地,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進行課堂學習,教師把學生當成課堂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在和諧的、有好的、民主的、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開始學習,使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到了極致,使新課改的精神和措施得到了落實,呈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總而言之,新課改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生機一片,使數學課教學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活動化、情感化”的正確軌道,可以說是我們教育教學開展了一場棄舊圖新的大革命,使今天的教育教學發生了巨大可喜的變化,促進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它使小學數學教學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里,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美好的氛圍和最佳的情境。讓我們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開創教育教學的新局面。
[1]顏云祥.試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練”[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