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勤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潁西辦事處五里示范小學)
自信是人格品質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成才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個性品質。
“學生自信成長教育”是以人的“成長教育”為立足點,以“自信”為動力,引導學生積極地提高技能和基本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使其成為講誠信的人、適應社會的人、富有創造力的人、完整的人、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信成長。
我校地處全國最大的民工輸出地之一——阜陽的城鄉結合部,其生源類型較為復雜,留守兒童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由于長期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卑、敏感、孤獨、膽怯和自我封閉等不良個性心理。許多孩子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像好說謊話、行為不規范、生活規律差、生活散漫,學習上稍微遇到困難就自暴自棄等種種表現。如何把對這些學生的幫助納入學校的常規化管理,通過各個部門的重點幫扶,齊抓共管,從行為上消除他們不良的心理品質,甚至把這些不良的心理品質消滅在萌芽狀態,從根本上扭轉只教書、不育人的教育局面,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去探討。
作為小學生教育主陣地的學校,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具體工作中采取立體、多層次手段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心理障礙、重樹健康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質,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由于我校地處阜城城鄉接合處,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學生的來源也較為復雜,有市內生源,有農村偏遠地方的生源,還有相當大一部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在他們中間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考慮他們的家庭情況、生活習慣、學習基礎等諸多因素,我們決定對于所有的學生進行總體的分層教學、分類管理。
在班級設置上,針對留守兒童,我們設立專門的留守兒童班,選聘具有豐富班級管理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留守兒童班班主任,在任課教師的配備上也予以重點傾斜。選取業務精良、責任心強,尤其善做學生思想工作的一線教師擔任留守兒童班的任科教師。每位教師在兼顧全班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協助班主任重點關注本人負責的幾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分析、解決。必要的時候,由專任的心理輔導老師隨時接入。
以學定教,教學與評價以生為本。適時調整課程的進度與講解深度,使之更適合于留守兒童的理解與掌握。我校相當大部分的留守兒童文化課基礎極為薄弱,一刀切的教學進度和一張紙的檢測方式只能使他們游離于課堂的知識大門之外,喪失學習的興趣。同時,單一的分數評價方式只會加劇他們的自卑心理,更談不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我們加強校本研究,制定專門的留守兒童班的課程進度與講解深度,在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延伸上有針對性地下工夫,使之更易于理解與掌握。真正實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把留守兒童各方面表現均納入評價范圍,有重點地發掘每個留守兒童的亮點,適時加以表揚、鼓勵,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與自信心。
師友結對,和諧互助。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充分借鑒山東即墨28中學的經驗,在留守兒童之間實行師友結對、互助幫扶的制度。我校的留守兒童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表現也很優秀,為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示范作用,我們把他們與另一部分學習基礎薄弱,表現不甚理想的同學進行師友結對。在教師課堂提問、班級座位的安排等方面都予以調整搭配,充分利用起他們在課堂內外幫扶互助的各種有利因素發揮以師帶徒的作用。相似的家庭生活與學校學習經歷,使留守師徒之間更易于產生共鳴,更易于理解與溝通,更易于形成團結向上,積極奮進的良好精神狀態。
悉心建好留守兒童之家。完善兒童之家各項管理制度,建好留守兒童檔案,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創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我校的留守兒童之家真正辦成學校關心、家長放心、學生舒心的樂園。
很多專家學者提出要建立對留守兒童形成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共同管理模式,可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存在很多的缺憾。因為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首先就是家長監管的缺失,即便有留守的監護人,也大多是年老體弱的高齡長輩或同樣是弱勢的留守婦女。他們的監管能力存在著極大的欠缺的問題;然后是社會,目前為止社會上還沒有一個專業的機構來對留守兒童進行專門的協調與管理,在實際的運作中,也就是學校一家在事實上承擔著留守兒童的專門管理。
我校的做法是,分解留守兒童管理任務,充分發動各科室、各部門的力量齊抓共管、共同參與,形成管理合力。各科室、各部門結合各自工作特質與管理任務制定管理計劃,以開展活動為抓手,完成各自管理任務。具體為:學校通過五種能力的培養來達到留守兒童能夠自信、樂觀成長。五種能力分別為:生活能力、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其中,為提高留守兒童的生活能力,少先隊、保衛科負責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內外活動,促使留守兒童學會保護自己、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學會積極適應社會。
為增強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教研室、教務處負責樹立現代教育質量觀,深化教學改革,打造趣味課堂、高效課堂,實行多元評價,以實現減負增效,提高留守兒童的主動學習能力。
為提升留守兒童的實踐能力,少先隊以節日為窗口、以活動為抓手豐富教育內容,將學校教育與社會進步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參與社會實踐,鍛煉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增強實踐智慧。
為培養留守兒童的合作能力,各教研組負責引導留守兒童積極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下,發揚集體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留守兒童間的互動、互補、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各項活動任務。
為培養留守兒童的創新能力,教研室、教務處負責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積極舉辦或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比賽,培養留守兒童的創新能力。
總之,學校要求各科室、各部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要完成各自的分工任務,又要做好與其他部門工作的良性互動與有效銜接。多管齊下,多措并舉。通過立體式、全方位的培養,使留守兒童在我們的校園中能和其他的同學一樣快樂地學習,健康地生活,自信地成長!
[1]趙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2]許傳新.“留守兒童”教育的社會支持因素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