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娟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何家堡小學)
社會在快速進步,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也隨之被更替,多媒體教學的出現,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如今,從城市到農村,多媒體應用教學已普及了全國各地的每一所學校。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它的亮點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中小學數課堂中效果特別明顯。從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上來講,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破難解疑,能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通過圖形及動畫形式轉化為形象、直觀,一看即懂的知識,同時,多媒體的應用,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加快課堂教學節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能真正體現高效課堂教學理念。而實事也是如此,多媒體已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了,可是,其應用現狀是怎樣的呢?筆者通過調查本縣區各學校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基本情況,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農村小學多媒體應用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
誤區一:部分農村老教師對多媒體應用教學持懷疑態度,據筆者調查,有10%的農村老教師總認為現在的課改,改得有點兒太離譜,加之再應用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一節課下來,學生到底能不能真正學到知識還是個未知數。在他們看來,多媒體應用教學,無非就是年輕教師展示設計技能或與教學“省事”的最好方法,因為往往有些老師一切課下來,黑板上一個字也不用寫,加之部分農村中小學在聽評活動中,過分注重教師的課件制作與操作點評。另外,考慮到自身因素,如年齡、專業水平等,有70%的農村老教師不打算學習多媒體應用,這為農村小學多媒體應用的課堂開發,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誤區二:部分青年教師太過于盲目,把多媒體應用當成課堂的主導而不是輔助,每節課,大費周張,把備課的70%的時間全部放在對課件的設計當中,以致于整節課,成了教師展示自己多媒體制作技術的表演秀了。據筆者調查,在眾多的年青教師課堂中,因為課前制作的幻燈片數量過多,課堂時間把握失控,以致于每節課都不能完整地演示完自己的幻燈片,說來還真有點兒可惜。
誤區三:還有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應用的目的過于單一——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僅僅只是為了方便減少教師的板書,為了取代掛圖的使用,為了使學生更清晰看到布置的作業。他們始終認為,運用多媒體就是為了圖個輕松,因為整節課不需要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只需要把課前準備好的幻燈片逐一播放給學生看即可,必要時,還可以插入聲音及視頻文件,如課文范讀、講故事、觀看影片等,這就連說話都省了,最后布置作業更省事兒,只需要往大屏幕上一放,讓學生去完成就行了。筆者曾經就聽過這樣一節課,從課的開始到最后結束,主講老師半個字也沒寫,至于說話,如果仔細數也許真能數得清楚。
筆者在調查問卷中發現,有40%的學生覺得有些課程并不一定都需要用到多媒體,或者某些課程中的一些內容不適合應用多媒體。比如,在數學教學中,計算類的知識內容大可不必制作繁雜的課件,讓學生越看越糊涂,越聽越糟糕;對于一些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識,如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就可以制作一些較為形象直觀的動畫,讓學生輕松掌握。現實中,有好多學校,一般情況下都會發生類似這樣的事情:學校教務處如不舉行教研教改活動,那么全校教師都從不帶學生進多媒體教室,也就提及不到多媒體應用了;但凡是學校舉行一次較大規模的教研教改活動時,在此之前或之后,那多媒體教室就得排隊等候了。但有的學校,也許是為了應付要求,部分教師過度頻繁使用多媒體教學,抽象的內容也用,簡單的、一目了然的內容還非要制作幻燈片課學生去看,這樣的老師,也許真是只是為了展示自己吧!我們常說,凡事都得把握個度,這個度,輕了不成,重了更不成,我們一定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
由于受到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限制,大多數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存在明顯的優劣。據筆者調查,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更多的教師都完全依賴于網絡這個現成的教學資源庫,習慣性地在網上下載適合別人而不適合自己的課件,然后,又把它拿到課堂中,展示給更不適合它的學生觀看。有部分教師下載后,可能會做適當的修改,但由于技術原因,有好多教師只是隨便修改一下,對于其中的一些高難度技術只懂得欣賞,而從不去嘗試著自己去研究。甚至有部分教師,下載后,不做任何修改,就把它直接照搬到自己的課堂中去,以致于中途出現好多讓自己尷尬的事情。在農村中小學,也僅僅只有20%的教師自己去嘗試制作,但還是因為自身專業水平的原因,其制作效果很不理想。筆者曾經在參與一次聽評課活動時,就有好多老師提出了多媒體制作與操作的技術性問題,但每次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老師下來自己鉆研的例子。網絡上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但不可以完全利用,它們都是像我們一樣的老師上傳上去的,也許有些高過我們的制作水平,也許有些遠不及我們。所以,我們要不斷鉆研,不斷創新,敢于嘗試,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制作出適合自己學生的優秀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