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
(遼寧省阜新市衛生學校)
情境教學法就是指通過模擬真實的病人病情及所處環境,給予具體的護理檢查及措施,讓學生們能感覺到身處醫院的大環境中,有效地將理論知識展現成直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學習特定模擬場景中所需護理技能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護理學基礎的教學是課堂講授、操作演示、臨床實習和實習等方法,課堂相對乏味、枯燥,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學習激情不高。而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既能突出當堂課程的重點內容,又能很好地結合學過的知識,并能與學生逐一解決問題。
根據《護理學基礎》實驗課程的特殊性,將基礎護理實驗室布置成模擬病房的形式,如護士站、處置間、搶救室、普通病房等,每個區域都配有簡單的裝置,如護士站設有患者一覽表、病歷車、體重秤等;處置間設有操作臺、展示柜等;病房設有床單位、治療車、中心供氧裝置、負壓吸引裝置等,這樣便于學生提前對醫院環境有認知,一開始就形成好奇心,并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講解肌內注射時,教師不直接給出理論,而是創設一個情境。
情境1:某醫院,消化內科,3 病室,2 床,李某,38 歲,女,晨起測得體溫為39.5℃,醫囑給予賴氨匹林0.9g,IM,st,作為一名護士你應該如何執行醫囑?
情境2:家屬背患者入病房,患者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痛苦面容,主訴其腹痛劇烈,醫生接診后給予654 -Ⅱ10mg,IM,st。這種情境學生必然會想為病人處置,從而學習肌內注射法。
由于分角色扮演,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全真的臨床情境,使學生有在臨床實際工作的真實感,因此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于實際工作中去,縮短了課堂教學與臨床實際工作的距離,使學生很快適應臨床工作。
利用情境分組討論練習,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該教學方法可以將學習方式由“強制性”轉變成“自主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教師只起到幫助、引導、組織協調作用。教師從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面對將來復雜的臨床問題,能更好地分析和解決。
《護理學基礎》教學是護理教育過程中重要和必須的環節之一,其質量的高低,并非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決定于學生是否掌握了臨床思維方法,即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同學運用評判性思維對自己的學習資料進行分析,提出問題,這樣能充分激發同學去積極思考。
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興趣培養有提高,而且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是很好的鍛煉,為以后在臨床中能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打下基礎。運用參考書、互聯網等所有可以接觸到的媒體資源收集資料,并進行資料評價討論分析,以文字的形式完成總結,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為將來醫學文章寫作奠定基礎。學生在分組的合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寫作意識,為今后臨床工作的默契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礎。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能夠靈活地運用基礎護理知識,還要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與人文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形象地設計臨床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臨床實踐,不斷積累臨床經驗,跟進醫學發展步伐,適應學生需求,從而達到駕馭課堂教學的目的。
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情境式教學,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解釋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很大地提升,能很快地適應臨床實習和工作。同時,對教師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并隨時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另外,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培養出社會實用型護理人才奠定了基礎。
[1]厲瑛,張靜.情景教學法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5(4):388 -389
[2]郝曉東.六步教學法在外科教學中的應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3):22 -23.
[3]許曉飛,王江瓊.情景教學融入急救護理學融入課堂教學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4):97.
[4]張新瓊.課堂情景中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臨床護理雜志,2004,3(4):52 -53.
[5]應碧河.《護理學基礎》教學與創新能力[J].中華護理教育,2005,2(3):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