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竹 孫長鳳
(山東省昌邑市文山中學)
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教師可以總結自己教學經驗,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改進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有規律、有效率的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可以更好促使教師多進行教學反思,多溝通交流,促進自我教學能力的提高。作為高中的語文教師,筆者認為,在進行閱讀教學評價時應盡做到以下幾點: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成績提升可能不會是一個很快速的過程,它是由一點一點的知識積累而達到的效果。因而教師必須要對每個時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即知識掌握情況的及時反饋。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深度和廣度,這樣才能在教授時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呢,可以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的任務,讓學生定期上交讀書心得。同時在課上可以隨機提問學生,看有多少學生能夠對課上和課后學的知識進行舉一反三,說出相關聯的實際的例子,并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
作為教師,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習者。這是非常需要強調的一個問題,作為教師必須要相信自己的學生能自己教育自己,發現并發揮自己的潛能,并最終達到“自我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這樣以后形成了感情融洽、氣氛合適的學習環境,更適合進行教學實踐。教師的職責不能僅僅只是傳授書本上的常識,也不能單純地依靠成績高低來評價一個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測試中取得更好的分數。因此放棄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使得學生的學習簡化成為了單純地記和背。教師也喜好以學生成績的好壞來評判一個學生,這樣讓有的學生更加出現厭倦某一門課,某一個學生甚至厭惡學校的情緒。因而教師應該轉變這種觀念,更應該多關心學生的思想狀況,全方位、多元化地來看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愿意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自主積極學習才能學到更多自己想學的知識。學生們遲早會成長進入社會,活到老學到老,教會學生如何去自主學習,這樣一種能力的獲得遠遠比僅僅只教授他們課本上的知識要更重要。也許對正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講,可以真正地實現自主學習才是他們的真正愿望。初中生中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能夠有一個自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因而教師在教學之中應該多考慮學生的看法和意見,給他們更大的自我發揮空間。
語文本來就是一門可以用來與人互動交流的學科,閱讀這一塊的學習更是可以教會學生如何去讀懂一本書甚至是一個人。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時不能讓學生純粹地依靠大量做題來提升成績,應多安排一些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大家都說出自己的想法,思想在碰撞中更能提升起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種互動交流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人數可以根據班上學生多少來定,分為三人組,四人組,五人組都可以。為了方便討論從而提高討論的效率,可以事先將學生的座位搭配調整好,把思維開闊、創造性思維強、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分散開,保證每一個討論小組都能有一個核心。在分組討論時,教師進行巡視,并適時地參與討論,適當起到啟發、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有就是可以進行集體討論:組織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對在小組討論中還不能解決的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這樣以來,教師和學生就能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修改和完善,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學生也可以通過這方式對問題形成一個有效的記憶,幫助以后思維的形成和成績的有效提高。
教學活動不應該是一個單線的模式而應該是一個雙向循環的模式。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還有閱讀的文章這三者是互相影響的。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通過閱讀的文本將所得知識和方法發送給學生,但是教師同時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來自閱讀文本和學生的反饋信息。在這個循環的模式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一方面他們要接受閱讀文本的信息也要接受教師傳授給他們的信息,同時另一方面,學生要將自己學會的知識通過各種方式反饋給教師。這種互動的閱讀教學方式能使教師、學生和閱讀文本三者達到統一,從而實現課堂閱讀教學效果和提升學生成績的目的。
教師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表現要進行適當的評價。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表揚或是批評,要適時的指出優點和缺點,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和道路。在評價時要注意時機,老師一定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在語文閱讀的課堂中,學生比較容易出現靈光一閃,靈感乍現的情況,對于這種突然迸發的思想的火花,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進行適時的表揚,這種方式也更容易激發其他的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進行互動評價,互動的模式下學生更容易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在旁加以適當的引導就可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相互交流的愿望。而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也可以通過相互的評價更加明白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良好局面。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不能定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可能會對后續的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教師還是應該定時結合教學中的不足進行自我反思,加之在學生考試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做好改進課堂教育的措施。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將這些方法反饋給學生,使學生的成績能夠達到穩步提升的效果,這才是新課標中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精髓所在。
想要達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建構的互動閱讀課堂充分展現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主體性,也充分強調了教師在教授過程中的引導和組織作用。“以評促教”,結合互動教學的互動特點展開的課堂教學評價是全方位的。這種互動的形式課堂評價方式,無論是對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對教師的成長、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評價模式。
[1]丁紅平.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賀忠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發現學習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