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靖安鎮初級中學)
語文在人類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精神的產物,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關鍵途徑之一就是閱讀,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和知識運用能力,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根本要求。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是目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研究內容,也是中學教師承擔的重要職責。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要想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在掌握語文閱讀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針對所有學生進行閱讀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或個人的方式進行探索分析,使閱讀教學打破課堂的局限,向課外延伸,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課程。在頒布并實施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
(1)保證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式;(2)在閱讀過程中獲取真實的情感體驗,積累閱讀經驗,塑造良好的閱讀習慣;(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正確的分析和理解文學作品、文言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陶冶情操;(4)使學生擁有自主閱讀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弊端,這就要求摒棄原有的教學方法,不能過于追求教學方式的電子化,還要提高對語文閱讀教學特點和需求的重視。因為語文教學課時有限,教材中也只涵蓋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文章,如果僅按照教材進行閱讀教學,必然會存在很大的限制性,影響學生個性的表達。不同語文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作者抒發的情感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必須要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擴展到課下,延伸閱讀教學的范圍,才能擺脫教學模式的束縛,鍛煉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針對《出師表》的語文閱讀教學案例,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應由教師制定閱讀學習的任務,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以小組協作競爭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之后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做好閱讀課堂的交流準備工作;然后在閱讀課堂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總結閱讀成果。語文閱讀教學步驟共包括:歷史背景介紹和文學常識分析、文章作品字詞的解讀和分析、文章段落劃分和譯文、課文總結和知識點歸納。通過對《出師表》閱讀文章的分析,評價學生最后的閱讀學習結果,發現以上閱讀教學方法具有很好的成效。
在小組閱讀教學模式下,激發了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參與閱讀學習過程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教師在該過程中只是發揮了引導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在師生互動的情境下,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實現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放性體現在學生開放性的思維、開放性教學形式及內容這三個方面。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式各不相同,自身知識儲備、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有所差異,這就必然會使學生思維呈現開放性的特征;由于閱讀教學的自身特點,決定了語文閱讀教學涵蓋內容比較廣泛,設計多種題材和形式的文章,要求學生應通過課外途徑,延伸教學內容,收集和整理知識;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對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結合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狀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閱讀教學流程相對固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教學任務設定的約束,沒有重視到學生提出的質疑,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力度不夠。從閱讀教學內容上來看,仍是圍繞知識點展開,對學生閱讀情感體驗不夠重視。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對學生提出的質疑進行認真的解答,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閱讀情感教學目標。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教學目標、任務的設定應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鼓勵學生獨立進行閱讀思考和學習,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教師還要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引,合理的確定閱讀學習的范圍,以免走入閱讀學習的誤區,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善教學效率。
要轉變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空間,并應用選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根據閱讀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采取對話式閱讀教學手段,增強教師通過學生間、學生同課本間、學生同學生間的對話。教師還應注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自己的疑問進行閱讀學習,通過獨立研究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將語文閱讀教學從課堂中延伸到課外,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在語文教學改革制度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應更新教學理念,從閱讀教學的本質出發,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實現閱讀課堂教學的延伸,針對全體學生開展高質量的閱讀教學。針對當前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因素,可以采取個性化的閱讀方式,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進行閱讀,發散學生的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閱讀,最終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1]黎玉偉.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05).
[2]劉丹.閱讀教學“拿來主義”——合理運用導學案[J].現代閱讀,2013,(01).
[3]李遐.漢語閱讀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J].昌吉師專學報,2000,(03).
[4]許先江.談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0,(12).
[5]郭根福.語文課程的新理念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