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幼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中心小學)
利用教材訓練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小學語文教材中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中形式。同時,各冊教材在閱讀課文級基礎訓練題中,也都有編排人物對話交際訓練內容。為此,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創造雙面互動的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
1.看看,想想,說說。作為教師給據年級的特點創造情境,從而激發學生說的欲望,鼓勵他們想象、創新。
2.記記,聽聽,說說。在口語交際課中進行聽聽說說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培養他們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快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如教《保護有益動物》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將思路引向生活,啟迪他們回憶那些小動物對人類有益,怎么有益,自己是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的,再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當某個同學自述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還可提出問題,學生在這種雙方互動的交流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聽說態度。
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極富感染性,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達的強烈欲望。針對教材實際,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引起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激發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響的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良好動機,借助興趣的動力促使其積極參與。另外,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正確、直觀、形象的示范,能使他們從中學到甚至悟出一些交際語言方式和態度,這比教師口授方法來得更直觀、更有效。
1.語言描繪。教師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為學生創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鳴點,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
(1)配樂描述。如教《找春天》一課時,上課開始,播放歌曲《春天在那里》,教師隨著配樂曲,通過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把學生引入流水潺潺、綠草如茵、紅花柳綠、白鳥歡哥的春景中,激發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引起口語交際的欲望。
(2)講述故事。如教《皮球掉進池塘了》一課時,教師可抓住兒童喜歡故事的特點,選形象地講述《撈月亮》的故事,打動學生的心弦。然后,相機導入新課,比一比誰能用最好、最妙的辦法把“撈皮球”這幅圖畫出來,喚起學生躍躍欲試的情趣。
2.網絡創設。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想象的空間,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捕捉說話的內容,還有利于他們現場發揮,使表達更逼真、更生動。利用現代視聽技術手段和教學設備,融視、聽、說于一體,有助于營造語言交際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器官,使學生得到視聽享受。課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多利用網絡創設情境,對小學生進行口語訓練。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進行。依據學生社交界域不同,可以把社會活動分為兩種具體的訓練方式。一是校園交往實踐式,即學生在學校生活環境中,注重正確地與師生交往。二是家庭交往實踐式,即學生正確地與家庭成員交際交流。
1.課堂上。如教《應該幫助他們》一課時,可以布置學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見聞、影視故事或新聞報道。交際課上,先引導學生議一議所熟知的人們是怎樣幫助殘疾人的,再聯系兩幅圖的內容說說,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幫助的殘疾人,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就見學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輪椅叔叔”,相助和被助 雙方暢所欲言,對答如流。在同桌互訴,小組演練的基礎上,進行“幫殘”實踐活動,通過師生或小學生上臺表演“幫助殘疾人”,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動態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2.生活中。可以讓小學生選擇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師或同學,就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分別同他們作一次深入的說話,爭取從他們那里得到真誠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把兩次談話的經過、交談的內容和對自己的觸動詳細地寫進當天的日記。再把日記拿回家,征求父母親的意見,并就自己的發展方向或理想同父親或父母商談,達成比較一致的見解,以此達到強化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這應當成為教師教學的追求。
評價是口語交際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我們講的評價包括口語交際課上的評價和語文教學各環節中的口語交際的評價兩方面。這種評價不僅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對話、心靈溝通,更是一種特殊的口語交際過程。
1.重視激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類似于“某同學表現很好,誰能表現得比他更好”這樣的話,大大激勵了學生敢于創新和勇于競爭的意識和勇氣。
2.突出導向。對學生的口語訓練中的不足之處,我們不僅要指導,還要讓學生明白怎樣改進。
3.注意分析。通過結果去分析得失原因,如學生在說話過程中有說不清楚的現象,我們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地進行引導、點撥,從而把口語交際活動順利進行下去。
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與評價,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里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長期的、反復的、規范的練習,逐步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