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艷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龐各莊初級中學)
目前的數學教學問題多多,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優秀的學生寥寥無幾,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有退步現象,學生們學習得很疲憊,新舊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所在,縱然教師一心營職,黽勉惕厲、舌敝唇焦,依然會事著功微,徒有勞苦;原因在哪里呢?作為教師應該做深刻的反思,徹底解決或者盡量減少教學中的難題,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要求。
所說的教學,就是在教師的帶領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學習行為。它有一定的必要條件,第一,是學生必須有學習動機,這樣才能夠主動地學習,達到教學的高效。第二,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要培養他們這個參與的意識,在學習過程當中始終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程度,以及自己應該學到什么程度;第三,就是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學要有一定的技巧,進行藝術的教學,深入淺出,讓大家學習的有趣味,達到寓教于樂,采用科學的教學語言和手段,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迅速進步,快速的掌握新知,將新舊知識能夠熟練的應用。學生的進步,不僅僅通過成績來顯示,而且要讓學生們自己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提升,而且是在快樂中學習,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不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有沉重的壓力,不是因為達到某種目標而憂心忡忡。讓學生都有進步,使得教學輕松愉快,這是教學高效的最高標準。
我們教師要考慮到一個問題,教學的關鍵不在于怎樣教,關鍵是學生能否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他們采取怎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是永遠的主體,教師不過是引領作用,教師要考慮到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服務,不要過多地對學生提出要求,對學生進行無微不至地呵護,關懷他們,讓學生知道教師對他們寄予了厚望;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感覺到快樂,嘗到學習的滿足感,感受到學到新知識的成就和驕傲,學生一旦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他們就能夠自發地去認真學習,有了這些基礎,教學就不再成為難題,教育事業就會璀璨奪目,我們的教育才算合格的完成任務。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教學內容準備得很充分,講課也盡心竭力,自己直到完成了任務,才發現學生并不喜歡學習,成績也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厭倦學習,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成了灌輸,學習成了一種機械運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即便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也往往是單純的分數很高,也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與分析的能力,對知識也做不到靈活地掌握,成了所謂的書呆子。學生們在學習當中沒有實現實質的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學成了失敗的教學。
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要深入教學業務之中,授人一滴自己應當有一桶,對教材內容要熟練地掌握,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深刻理解,對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要有清晰的掌握。要精確地運用數學語言,精講多練,讓學生的記憶通向理解,讓數學的嚴謹形成理性,讓嚴肅古板化為幽默風趣,認真地掌握教學規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刻地領會數學的深厚的內涵。從學習數學過渡到做數學,從做數學發展到喜愛數學,養成數學學習的終身意識,養成讓數學為生活提供服務的習慣,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乃至運用最好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在數學法則、定律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有了相當的理解,然后下定義,歸納法則,避免過分的說教,增強學習的樂趣,多問學生一個為什么,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帶領學生更多地去動手動腦,不斷增強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翻覆探究,不斷地揣摩,讓他們有深刻的領會,從而使得他們具備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師教的游刃有余,學生學得簡單輕松,教與學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有效教學。高度的教學熱情,豐富的經驗,強大的技巧,足夠的智慧,實現高效教學是綽綽有余的。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名師出高徒,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教學之前,先仔細備課,教學內容要做到胸有成竹,如數家珍,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指導學生掌握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激發他們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事實證明,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趣,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是不同的,學生的個性也不同,教學情景也不一樣,學生的情緒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因此,教師教學要隨機應變,引導學生認清自己,學會找到自己的長處,從而揚長避短,啟發學生學會管理自己,告訴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中,必須學會約束自己,不能率性而為。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對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備課中,我們還要在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的廣度、深度、自覺度上下功夫。教師備課準備完善,再設法激發學生把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到學習當中,二者緊密結合,才能保證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有智慧的教師不會留大量的作業,找出重點和難點,學生能夠克服難點,能夠解決重點的問題,就可以了,給學生們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進行深化,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評估,之后寫出學習心得。并且要注意到,根據學生的素質,進行分層次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留心,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教學反思。
傳道功成解惑果就需要在學生身上得到體現,學生能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怎樣?解決問題能否駕輕就熟?課堂上能否認真地聽講?作業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進步的速度怎么樣?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地關注,這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成效,更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展。
“學困生”讓無數教師撓頭,這是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心上。學生之間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一小部分學生無論如何也完不成學習任務,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很差,他們中間有的還比較努力,有的學生干脆就自暴自棄了。但是我們就不能認為“學困生”不可救藥,我們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鼓勵他們,帶動他們,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幫助,讓優秀的學生一起來帶動他們,無論學生怎么樣,教師永遠保持真誠和熱情,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提高,給他們指出前進的方向,激發他們不斷地前行,永不言敗。
綜上所述,面對有效學習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有一點我們要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收獲。在教學方面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所有心血,這才是我們教師有效教學的終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