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河南省三門峽黃金工業學校)
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教師了解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以及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眾所周知,中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對課后作業應付情況嚴重,教師如果能夠按新課程理念,創造性地設計英語作業,肯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運用的能力。然而當前一些中職學校的英語作業設計嚴重缺乏有效性,普遍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之處:
1.傳統的英語作業結構不合理。以讀、背、抄、寫等機械性作業為主,形式單一,缺乏彈性,缺乏“真情實境”和趣味性。職校學生大部分生性好動,動手能力強,在完成這樣的傳統作業時,很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主動思維的學習方法,久之則會淡化學生對作業的重視。
2.傳統的英語作業缺乏應用。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還有很多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只注重于讓學生寫,忽視學生的口頭交際功能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遏制了學生個性發展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學生社會就業的需要,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所學無用的感覺,對英語失去了興趣。
3.我們知道,學生彼此間是存在差異性的,要有效地利用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在作業設計上要體現層次性。傳統的英語作業目的性不夠明確,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均采取“一刀切”策略,不顧學生和作業的層次。課外作業一般采用“拿來主義”,缺乏創新,而學生由于作業多無法按時獨立完成,抄襲現象嚴重。
雖然傳統作業在培養學生記憶能力方面非常有效,而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但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英語作業不僅沒有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反而使學生視作業為負擔,把作業看成是一項艱難而又乏味的任務,使得他們為完成任務而去寫作業,而不是將作業視為學習成果和價值的有效體現形式。因此,筆者認為:布置作業應本著“讓學生樂意去做”的原則,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布置英語作業呢?筆者認為有效地布置英語作業應注意以下四點:
新課程提倡“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課程的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教師要及時地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出有層次有梯度的作業,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以便全方位多角度檢驗學生學習的思考的結果,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可硬性地規定哪些學生做哪類作業,否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讓學生自主選擇,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做,我會做,我想做”,盡可能地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激發他們學生興趣的同時,不斷地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能力。這樣既讓中等以下學生“吃飽”,同時也讓學優生“吃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如在上完教材“Where’s the Post Office?”(《英語》(基礎版)第一冊Unit 4)有關問路和指路的課文后,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
A.制作學校周邊環境的平面地圖并向同伴作介紹,告訴同伴某某超市的位置及相鄰的建筑物,展開想象話題。
B.根據課文操練,選擇有用的短語造句。
C.邀請同學到家玩,為其描述路線并畫一張簡單的路線圖,然后描述:How can you get to my home?
造句是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的作業形式,這種作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新穎有趣,把想象和文字描述結合起來,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是運用“Ask the way”這個語言功能的常見手段。想象對話的要求則要高一些,它不僅要求學生能運用與指路相關的語言,還要考慮對話中的詢問與回答,在真實的語言交際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一般說來中下等生如果沒有一定量的作業練習訓練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的,因此要給他們充分練習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練習當中熟練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慢慢學著會用。而中上等生則側重于他們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練習當中能真真切切的感覺到語言是鮮活的,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結果大部分學生選擇了A 層次作業,并在隨后一分鐘的口語對話中不斷操練、改編,瑯瑯上口,原本選擇B,C 層次的學生耳濡目染,也提高了問路和指路的會話能力。分層作業有效地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
語言教學不應該是簡單的應試教學,而應該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思維、運用語言表達思想、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抄得熟了,背得溜了,但卻連簡單的日常對話都要想上好長一段時間。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把語言實踐的真實感充分體現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實踐性作業有對話表演、調查討論、采訪報告,還包括完全真實地用英語打電話,并整理記錄談話過程,上網查找、收集資料,寫英文日記,給自己的pen pal 用英語發E -mail進行交流等。如在教學“What’s the Weather Like”(《英語》(基礎版)第二冊Unit 9)時,筆者發現,同學們對一段天氣預報的錄像比較感興趣,于是筆者就給他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每天請一位同學在上課之前向大家預報一下當天的天氣,很多同學感興趣,老師幫他們安排好日期,這樣每天有人來預報天氣情況。同學們很認真,反復模仿錄音帶里的語音語調。這樣的作業保證了每個學生有開口的機會,提高了學習效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中職英語教學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故在作業布置上更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從而使學生樂于作業、樂于探究,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如布置“Meeting New People”(《英語》(基礎版)第一冊Unit 1)作業時,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本單元所學的關于問候、介紹自己以及他人、說地址以及電話號碼等的知識,結合個人能力設計相關的調查問卷,該作業鼓勵學生將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溝通技巧,鍛煉了膽量,提高了說英語的自信心,做到知識、技能、能力并重。
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富有趣味的作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內容的活潑,形式的多樣,富有真實情境,如口頭的、書面的、繪圖的、表演的,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使之情緒高漲,樂于思考,從而感受到作業的樂趣。帶著好的心情做作業,思維更活躍,反應更靈敏,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作業要適應學生心理,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具有趣味性、創造性。
下面以布置“Our Food”(《英語》(基礎版)第一冊Unit 10)的作業為例,先把學生分組,然后讓他們課外去準備做一份fruit salad 所需要的原料,準備第二天上課時用,并且預習做fruit salad 的步驟。學生對這樣的作業從未碰到過,覺得很新鮮,積極性高漲,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個個躍躍欲試,通過老師的示范操作,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做fruit salad,然后說出具體的步驟。這樣一份作業打破了以往單一的作業形式,形式新穎,趣味性濃。完成這類作業,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動口討論和動手操作,使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所以只要教師精心創設情景、用心設置作業,就能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總之,要想提高英語作業布置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需更新教育理念,系統鉆研教材,宏觀規劃課程資源,細化過程設計。在作業設計中,教師不僅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研究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層次性和實踐性,還要講究作業的趣味性,控制作業總量,力求做到作業量少而精,使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1]饒金鈴.優化中職英語作業布置,提高教學有效性.社會科學教學,2011.
[2]姚美學.提高英語作業有效性的思考.紹興市英語研修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