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銀莎
(長沙市明德中學)
備課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關鍵。備課的目的是為更好地組織課堂,只有將備課與課堂生成教學進行有效銜接,才能切實發揮備課的作用和價值,使其能夠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媒介。只有做到精致備課,才能促成課堂的精彩生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對初中數學備課策略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喜歡一節課一節課的備課,這種備課方式的好處在于可以提高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性,能夠對上節課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記憶猶新,有助于教師在下節課的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但是,這種備課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無法從更高和更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使得課堂教學難免存在“井底之蛙”的現象。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關鍵,又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梯度性,不但要及時回顧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而且要積極展望未來知識。例如,在備課“勾股定理”時,其表達方式為:“a2+b2=c2”,這就運用到了之前所學的“二次關系”方面的知識,這就是教師在備課時應先注重學生回顧知識;而對于“展望”,備課時要考慮到班級中有沒有學生能夠提出“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三角形的三條邊是什么關系”等問題,如果有學生提出類似問題,就可以對這一方面的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最終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通過先引導學生復習“二次關系”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們輕松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知識,而對于備課時預設的展望環節,也有的學生提出了,然后在課堂上對學生們進行了適當的擴展,促使課堂的精彩生成。
教師在編寫預學單時,應首先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發問、自主發現、自主練習、自主分析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感受學習的樂趣。作為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盡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預學單讓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編寫預學單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預學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解決問題難點,然后鼓勵學生自我檢測,當堂完成練習任務。例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之前,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預習活動:教學前一天,先給學生布置以下預習任務:①平方差公式的主要內容?用分別用字母和文字表達出來。②推導平方差公式主要采用了哪些知識?③能夠自主推導平方差公式。④自學教材中的例題,掌握運用這一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通過備課時精心設計的預學單,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預學單中的目標要求進行學習,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很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尤其是數學概念、公式、定義、法則等,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注重揭示知識本質,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根據教材重點和難點提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再創造和再加工。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內容的備課時,教師可以先設計給學生講一個古希臘哲學家泰樂斯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然后提出問題:“金字塔那么高,他用的是什么方法進行測量的呢?”這一問題可以引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當學生面面相覷時,教師再順勢引出今天的主題:“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樣的備課,結果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對本節課的知識也掌握的比較牢固。實際上,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與合作者,不能代替學生進行思考,更不能干涉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而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把握這樣的備課原則,才能促成課堂上精彩的生成。因此,作為老師必須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備課,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精彩。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把學生合作學習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自主探究活動的機會,而充分體現這一方面的交流方法就是分組合作。為了讓分組合作學習變得有聲有色、效果倍增,教師不但要在課前備好課程,更要備好學生,充分了解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奠定基礎。通過長期實踐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課堂分組交流結果不理想,絕大部分是因為教師“備學生”的工作沒有做好而造成的。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其次,結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其中“組間同質”指的是各個小組的學習成績、男女比例、性格特征要均衡,而“組內異質”指的是小組成員之間要混合搭配、形成互補,如優等生帶動后進生、外向型帶動內向型等。綜上所述,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透徹,否則就會產生不良影響,如小組的優等生過多,導致差等生根本沒有發言的機會;忽略學生性格差異性,導致小組合作不順利;有的小組缺乏帶動者,內部管理混亂等。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時,教師通過精心備課分組,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教會學生利用二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不同的小組培養不同的植物,然后利用稱重法為植物提供不同重量的水分,并仔細觀察不同水分條件下植物之間的生成關系。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總之,課前備課是一項系統工作,同時也是一項極具藝術性和客觀性的重要環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加強對備課與課堂生成的研究,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備課,保障課堂精彩生成,最終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許秀艷.淺談數學的備課原則[J].教育教學論壇,2010,(19).
[2]劉建華.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初探[J].學周刊,2011,(03).
[3]孫煥昭.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4).
[4]吳志梅.讓“預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活”起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8).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