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平
(浙江省金華市高級技工學校)
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精神、學校活動、學校秩序和學校環境的集中體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優化育人環境,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職學校應結合本地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校園文化的建設,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提高學校的競爭力。
校園文化是指在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引下,在學校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師生共同認同并遵守的價值觀念。校園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念,外化為學校的校園環境、規章制度、管理體制、師生的行為方式和理想目標等,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學校特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活動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校園內各種場館設施,文化設施,校園綠化,校史館,校訓石,校名,校徽,校旗,校服,校園標語等。校園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培養目標,學校傳統等。校園活動文化包括運動會,籃球賽,詩歌朗誦賽,演講比賽,技能文化節,社團文化節,辯論賽,舞蹈賽,歌唱比賽等各種文化藝術活動。校園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組織結構,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人事晉升制度,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它有效保障學校秩序的正常運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不斷涌現,社會文化也呈現多元化的狀態。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受到市場經濟、網絡文化、及西方文化等沖擊,出現良莠雜亂的現狀。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加強學校的凝聚力,提升學校的競爭力。“一流的學校靠文化,二流的學校靠質量,三流的學校靠校長”。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維系和凝聚全校師生的價值認同,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和最為寶貴的財富。優秀的校園文化是推動學校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慣性力量,對身處其中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會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獲得成長。學生對學校更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更愿意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校園文化的主流觀念保持一致,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優秀的校園文化會促進學校逐漸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樹立鮮明個性的教育品牌,成為被社會認可的,有著良好口碑的一流學校。
學校制度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是在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引下,學校管理層共同認可并遵守的價值觀的外化。它體現了學校個體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它規范了全校師生的行為,保證了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落實和開展,是學校秩序正常運轉的保障,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學校制度建設要體現民主理念,要以人為本。有了民主參與,才能激發主人翁意識,才能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學校全體師生為本,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關心他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具有民主理念的規章制度,堅持發掘人的創新潛能與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相結合,使學生做到人格上自尊自重,學習上自主上進,生活上自立自強,行為上自律自省。學校的規則制度不是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強加給學生的意識形態,要經過學生的接受和認同,要給學生表達想法的空間和渠道,學生認同以后,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產生合力。積極完善學校制度建設,將有助于形成具有中職學校特色的制度體系,體現制度文化在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綜合素質方面的教育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繼承和發展,不僅對中華民族的統一、穩定起到巨大作用,而且影響著周邊各國人民。但是,隨著全球進入工業化社會,更符合工業化發展的西方現代文化越來越占有優勢地位,而中國傳統文化在很多方面與工業化有著激烈的沖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歷史與現實,借鑒和融合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以科學和辯證的觀點看待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中職學校要不斷探索和開拓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的應用范圍、空間和形式,要用現代化的理念和模式來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不斷增加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在校園中開展國學教育是弘揚傳統文化最直接的一種途徑,注重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弘揚,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和理解,使傳統文化的引導、激勵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正視歷史事實和歷史人物,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歷史教育中所蘊含的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重義輕利的價值觀念、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張揚。傳統文化中的這些精華,如能被中職學校學生所理解、尊崇和身體力行,必將對校園的和諧和學生人格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中職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特征,中職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應圍繞這個特征來開展,其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無論是物質文化建設,還是精神文化建設等,都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職業性的特點。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決定著其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必須緊密聯系企業。中職學校的畢業生能否在短時間內融入企業環境,適應企業文化,成為受企業歡迎的員工,不但是各中職學校教學工作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而且更是當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因此,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結合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拓展的需要,加強校企合作,尤其是通過和先進企業合作辦學的形式,不斷為校園文化注入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企業文化,使廣大學生既能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富于創新思維。
總之,中職學校構建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并且結合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和學生特長,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創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這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綜合素養,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提升學校的競爭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1]呂麗莉,奇偉.校園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6).
[2]朱培軍.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王雄思.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22).
[4]張巍.校園文化建設在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文信息,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