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軍
(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炮聯小學)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重視。語言是知識的載體,是思維的外殼。在平時的課堂中,學生大多靠聽老師講來學習,很少能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重復、羅嗦、拖沓”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小抓起,引導小學生有條理、準確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于學,主動的學;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實踐中。低段學生正處于多動期的階段,他們的注意力往往無法集中,如果對事物不感興趣,他們的任何發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就必須培養他們的興趣。
激發學生“說”的欲望,我們首先必須提高學生說的意識,有些學生包括個別老師,以為作業會做就可以了,發不發表意見好像都無所謂。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學生數學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甚至是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說的重要性,提高學生說的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多用激勵的語言或故事的形式進行解說,讓他們明白思維的發展離不開“說”。根據需要我們可以盡量多組織他們集體說、小組說、同桌互說、獨自說,也可以在玩中說,在動手、動眼、動腦結合中說,推動他們思維的發展,感悟說的樂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去“說”,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對低段學生來說,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喚醒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說的欲望,體會說的樂趣。在上課的開始,我總要和小朋友“三言兩語”,如帶著小學生去公園游玩,請他們“數一數”看見了什么動物?各有幾個?我覺得這樣的“三言兩語”拉近了師生距離,開啟了學生語言表達的鑰匙,為課堂成效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例題時,我也盡量讓學生置身于某一語言情境中。例如,在學“人民幣”時,我請學生進入我開設的模擬超市購物。學生表達欲望非常強烈,因為超市是他們熟悉的場景,給課堂增添了樂趣。
興趣的培養,關鍵還在于方法的指導。數學語言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學好數學術語,用好數學術語,講好規范的數學術語,我們必須要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通過實驗,證明了模仿是后天得來的。模仿是習慣形成與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模仿能產生表象,可成為日后思維的準備。對于低段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未完善,但他們的模仿性強,這就需要課堂上的教師語言作為典范,成為規范學生語言的依據。因此,我們教師課堂用語要精煉、嚴密,具有啟發性。如在筆算56 -18 過程中,我問學生:“從哪位算起?(從個位算起),個位6 減8 不夠減怎么辦?(向十位借一作為10),用幾減8?(用16 減8 等于8,個位寫8),十位5 借走一個后變成幾?(十位5 借走一個后變成4),用幾減1?(用4 減1 等于3)十位寫幾?(十位寫3),之后我說:“誰能像老師剛才那樣連起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慢慢地就會說得有條有理,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教師的闡述,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給學生以“示范”。
數學語言與其它語言不同,因為在數學的“詞典”中,只有“記敘”,沒有“描寫”,也沒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張”。所以,我們要求學生把數學語言說的完整、準確、簡潔和有條理。低段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統的,思維單一,語言不完整,不會有意識地說一句完整的話。根據學生的這種弱點,訓練時要求學生先想后說,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數學的科學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準確性。無論是下定義,還是做判斷,都要求用詞恰當,科學合理,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數學的邏輯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條理性。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要學生學會利用判斷和推理,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再把思考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解決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問題是指用圖畫或語言文字敘述的具有已知數和未知數和數量關系的題目。它有三種形式:用圖畫表示、用半圖半文表示、用文字表示。這些不同的表達形式適應兒童的語言發展水平,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低段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盡管開始出現,但卻帶著很大的不自覺性,即不能自覺地來調節、檢查或論證自己的思維過程,不能說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
有資料表明,學生僅靠閱讀來學習,只能記住10%;僅靠聽老師講,同學說,只能記住26%;如果能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90%能被記下來。因此,在觀察、感知具體的客觀事物時,教師有意地引導學生嘗試說具體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由已知的數量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結果會怎樣。這樣,不僅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逐步培養了學生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
如加法應用題,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根據自己看到的條件、想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來表述。表述過程為:告訴我們什么?問題是什么?要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 )和( )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列式為( )。
學生1:左邊有3 只鴨子,右邊有6 只鴨子,請問一共有幾只鴨子?
學生2:大鴨子有2 只,小鴨子有7 只,請問一共有幾只鴨子?
學生3:有4 只鴨子在走,又走來了5 只鴨子,請問現在有幾只鴨子?
這就類似于編應用題,學生通過編,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進一步熟悉了應用題的題目特征和解題方法,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會觀察、感知具體的客觀事物,并會用數學的語言或符號來描述外,還應加強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數學語言是表達科學思想的語言,是廣泛應用和交流的工具,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媒介,也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反映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低段學生因識字量少、理解及語言組織能力弱、缺乏鍛煉等因素,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弱。因此,教師就應該加強低段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說”,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有方法地指導學生說話技巧,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圖畫或語言表述來解決學生“說”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總之,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高度重視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具有特殊的意義,愿我們的數學課堂都能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