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礦業(集團)八連城煤業有限公司 薛俊玲
內部控制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針對不斷擴張的社會需求加強內部管理,企業在這樣一個競爭環境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內部控制,是社會競爭的產物。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了良好保證,為企業提供完善的財務信息,使企業財產得到有效保護,并保證相關政策得以響應,法律法規得以貫徹,從而達到企業整體的良好運行,使企業內部得到有效控制。
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辦法,它主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按規矩行事,在內部采取嚴謹的管理措施,包括自我調整及約束、評價規范等。其目的非常明確:對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行有效改革,改善經營管理方式,使內部資產得到有效保護。與此同時,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由此來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高效率和良好運行。
內部控制包含五要素,并且相互聯系,融會貫通。內部環境、風險評估、信息系統和溝通、控制活動、內部監督五要素不可或缺。
1.2.1 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企業內部管理結構、職責分工、企業文化、個人職位等的總和。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進行有效的內部調控和管理。
1.2.2 風險評估
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對風險的及時識別及控制,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1.2.3 信息與溝通
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企業內外部的信息溝通保持通暢。
1.2.4 控制活動
企業在進行風險評估之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和降低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
1.2.5 嚴格監督
企業在運行中通過視察和專項檢查等方式,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此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針對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
按內部控制作用范圍大體可以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
1.3.1 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關的控制。
1.3.2 內部管理控制
有組織的計劃和主要與經營效率和堅持經營政策相關,通常只和財務記錄間接相關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組成,一般包括統計分析、工時和操作的研究、業績報告、雇員的培訓計劃和質量控制等控制手段。內部管理控制包括組織規劃以及實施管理計劃和經營控制的所有方法與程序以及與管理當局進行經濟業務授權的決策過程有關的程序和記錄,使企業保證自身的穩定運行,在內部進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工作,涉及多個部門與環節。
2.1.1 改善企業經營管理
企業通過內部控制諸要素的實施,一是使得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及社會責任等制度得以完善。二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能有效及時地識別出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相應措施,使風險得以有效控制,從而保障管理的良好運行。三是保證企業內外信息溝通的良好狀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這些內部控制措施,足以保障企業內部和諧。
2.1.2 提高效益
(1)保證生產經營正常運行。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地相應完善,各部門各崗位各司其職,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并使企業運營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解決。嚴謹的考核制度的執行,使各崗位工作人員能自覺履行各自職責。通過考核、監督等嚴格手段,可以控制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偏差和風險,糾正失誤和弊端,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2)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發揮相應作用。首先,有效的管理是培養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加強內部控制,有利于培育自身的競爭力。其次,有效的內部控制,不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保障。最后,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強化經營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可以使企業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為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實現經營領域的拓展,以擴大業務范圍,吸引更多的客戶。在大市場環境中,收益與風險相伴相生,競爭激烈。為了達到企業制定的目標,內部管理尤其是資金控制迫在眉睫。企業的內部管理應在財務管理的基礎之上,著重控制資金,做到資金嚴格分配。資金鏈是企業投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若資金鏈發生斷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難以得到保證,甚至會導致企業崩潰、破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企業的內部控制意義就凸顯出來了。
資金是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基石。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對企業貨幣資金的收入、支出、結余以及各項財產物資的采購、驗收、保管、領用、銷售等環節和過程實施有效的控制,防止貪污盜竊以及濫用、挪用等不法行為,杜絕和減少物資損失和浪費,保護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1)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方針的執行。企業生產經營得以順利實施需要制訂經營方針、政策、制度為此保駕護航,但制度需要貫徹執行才能彰顯效果。內部控制則可以通過協調評價、審核批準、監督檢查等手段促使全體員工貫徹和執行企業既定的方針、政策和制度。
(2)若想企業獲得長足發展,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對于國家的政策方針,企業必須遵循落實,一步到位。要想達到良好的內部管理,企業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參考國家的政策方針,并與之相符。以國家的規章制度為前提,可以督促企業的管理階層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相關的管理操作,從而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完成完善的會計制度。
會計信息只有真實可靠,審計工作才能順利進行,不出差錯。而有了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證信息的準確,資料的真實.并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
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準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等多種。本文僅就職責分工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作簡要說明。
為了使企業發展更好,達到更高的目標,企業內部應針對員工情況進行合理的職責分配。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對部門設置及職位安排作出合理的改變,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各司其職、便于考核、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企業在確定職責分工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不相容職務如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
要求企業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和處置,采取財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財產的安全完整。
要求企業根據《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制訂適合本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相關信息披露的處理程序,規范會計政策的選用標準和審批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確保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真實、準確、完整。
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保障企業生產經營規避風險、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運用好內部控制的各種方法,對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李志林.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及趨向分析[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9(02).
[2] 蔡韌.內部控制制度是降低財務風險的一個良策[J].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1).
[3] 周艷東.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6.
[4] 方梅.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問題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5.
[5] 樹友林.高管權力視角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3).
[6] 張霞.論企業內部控制與高管層利益的關系及其協調——基于中美差異比較后的啟示[J].企業導報,2012(05).
[7] 黃孝英.淺談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S1).
[8] 鄧郡文,王紅萍,付娟妮.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9] 李維安,戴文濤.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關系框架——基于戰略管理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04).
[10] 徐光華,沈弋.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耦合研究——一個基于契約理論的分析框架[J].會計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