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陳舒
網絡經濟的內涵,也隨著其發展的不斷深入而發生著變化,自從約翰?弗勞爾(John Flower)提出“網絡經濟”這一次詞語以來,國內外至少有幾十個不同版本的理解,但是其核心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撐,同時也都承認網絡經濟是一種基于實體經濟的網絡化經濟形態,是一種社會生產與生活方式的升級。因此,筆者將其定義為:“以互聯網為基礎,基于實體經濟的新型化、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模式。”
網絡經濟基于傳統經濟,但是與傳統經濟也存在極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構成了其獨有的特征。其一,直接性特征,經濟結構在網絡的促進下扁平化發展,消費者與生產商直接對話,降低中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其二,快捷性特征,網絡經濟不再局限于時空差距,能夠快捷完成各種交易;其三,外部經濟性特征,網絡經濟是一種帶動化經濟,對外部其他經濟均有促進作用,不同于傳統工業經濟的外部非經濟性,對經濟發展有極大推動作用;其四,持續性,網絡經濟的影響是持續的,適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五,全球性,網絡經濟已經成為了全球化產業鏈的核心組成部分,縮短了國家之間的差距,全球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
浙江省商務部發布統計報告,因溫州網絡經濟環境相對成熟,扶持政策及力度較大,網絡經濟的發展遠遠高于浙江省其他地區,2014年1~7月網絡零售額339.18億元,僅次于杭州與金華,躍居全省第三位,超過13年全年數據,同比上漲77.21%。以淘寶店為例,溫州淘寶旗艦店1870家,各類網店2636家。另外,溫州有很多企業在網絡經濟獲利頗多,比如國內線纜巨頭興樂集團依托其電商平臺興樂易購,2014年線上交易額達到3000多萬,同比增長2倍,因此獲利的企業不勝枚舉。
溫州市商務局有關人員負責人介紹,2014年3月該市出臺了一系列網絡經濟扶植政策,4月召開了網絡經濟發展大會,市委書記提出了將網絡經濟作為趕超發展的“一號新產業”來抓,加快“電商換市”步伐,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網絡經濟強市。近日,溫州市政府又發布了一系列扶持網絡經濟的政策,比如對市區注冊的網絡經濟企業給予5年扶持性獎勵,前三年稅收全部返還,后兩年返還50%,對于網絡經濟的關鍵技術研究,給予不高于項目投資額的20%內補助。
從市民的消費角度來看,溫州市市民的日常消費正向電子商務轉移,網購也開始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網購零售的貿易順差達到124億元,也就是每個人的平均消費在2000元左右,支付寶統計顯示,溫州市人均網絡消費位列全國第八名。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溫州市的網絡經濟在蓬勃發展,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蓬勃發展背后的一些潛在問題,因為畢竟網絡經濟還是一種新事物,其約束機制有待完善、人們的安全意識有待提高等,筆者將在接下來的章節集中分析。
網絡經濟是一種新興產業,其相關的法律、法規,職業規范等都無法迅速地形成與頒布,而且網絡經濟的時代性特點較強,在發展中也會不斷地曝露出新問題,溫州在網絡經濟發展中的促進及優化措施很多,但是同樣存在一些問題。
網絡經濟依托于網絡,網絡是一個虛擬社會,關于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目前我市大力鼓勵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的發展,且加上最近實體經濟不夠景氣,很多傳統行業開始躋身網絡經濟,但是也有一些問題商品在網上流通。另外,網絡銷售制約性差,存在較多的虛擬信息和負面輿論,對網絡經濟百害無一利,因此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格約束。
溫州是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不乏各種中小企業家,但是這些中小企業大都面臨著資金或者技術上的瓶頸,其經營也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上,企業的創新能力有限。另外,網絡經濟時代雖然已經逐步到來,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家還是對網絡經濟的認識較為模糊,加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溫州部分傳統中小企業比較排斥電子商務。即使有些企業已經開始開展電子商務業務,但是也僅限于一些第三方平臺,而且信息發布不及時,形同虛設,達不到真正的效果,依靠網絡經濟獲利的中小企業仍占極少數,其整體優勢并未呈現出來。
物流是網絡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瓶頸,在雙十一、雙十二期間,因網購盛宴的壓力,物流的瓶頸凸現出來,銷售商賣出的東西發不出去,顧客買到的東西遲遲不到,另外因快遞人員過度疲勞等,導致丟件、貨物破損事件頻發。雖然現在快遞公司不斷涌現,覆蓋面也不斷延伸,但是因從業人員素質、運輸成本、行業規范等問題,物流體系完善度遠遠落后于網絡經濟的發展速度。
溫州市有三區兩市六縣,除了三個直屬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人才較為聚集外,其他地區主要依靠本地人員,特別是農村,專業人才不愿留在偏遠地區,而溫州市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可能單純依靠三區,而是一個全面的發展規劃,縣市區人才的匱乏則成為了區域網絡經濟發展的瓶頸。另外,農村電商化容易受到地域的空間束縛,行業同質化嚴重導致惡意競爭,同時其自我管理與協調能力也很弱,亟需專業人才的輔助。
溫州市政府已經將網絡經濟發展加入了其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可見其政府對網絡經濟的重視程度,而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勇氣與資金,更需要規劃與戰略,切實找到適合溫州網絡經濟發展的路徑,能更好地推動其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
應當從溫州的實際出發,以政府宏觀調控為基礎,塑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實行分階段發展戰略,同時加強網絡經濟立法與完善,為溫州市網絡經濟發展提供完善的政策與法律環境。
4.1.1 以技術發展為核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網絡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在網絡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透明、直接,其創新能力則成為了在激烈競爭中獲利的決定性條件。因此,溫州市在發展網絡經濟的同時,要多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積極挖掘潛在網絡信息,大力開展網絡技術創新,盡快把科技成果產業化。
4.1.2 以準入機制為基礎
行業壟斷是一顆毒瘤,不僅影響了行業內企業的良性發展,同時也導致市場經濟的失衡,因此網絡經濟的競爭首先需要建立在正常手段下的良性競爭基礎上。溫州市應當積極嘗試打破一些傳統行業的壟斷,積極鼓勵中小型高新企業的發展,建立完善的網絡行業準入機制,避免行業內壟斷行為的產生。
4.1.3 以人才建設為后盾
溫州市是全國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而小商品非常適合網絡經濟發展,因此溫州市的網絡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人才匱乏成為其發展的瓶頸。因此,政府應當積極開展人才政策,首先應當吸納國內外專業網絡經濟的高素質人才,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積極培養本地人才,從待遇、情感等多方面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便利,打造溫州網絡技術人才基地。
網絡經濟的基礎設施以網絡環境為主體,因此我市必須大力發展網絡建設,同時提高網絡利用率,在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政府應當大力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同時進一步擴大4G的覆蓋范圍,加快三網融合。加強不同網絡間的互聯互通,因不同網絡的各自為政使得我國網絡使用率大幅降低,同時個體網絡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提高現有網絡使用率,實現資源間的充分利用和優勢互補,建立網絡信息開發長效機制,整合網絡資源,為網絡經濟創造優質的基礎條件。
網絡經濟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物流行業的支撐,因此溫州市應當積極鼓勵中小型物流企業發展,規范物流行業行為,積極籌劃與建設物流專用綠色通道,在物流行業發展中引入強效的競爭機制,同時積極研究頒布一些地域性的規范措施及應急預案,保證行業的規范性與應對特殊壓力的能力。
電子政務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企業對網絡經濟信任度的重要方式,政府通過電子政務,不僅可以縮短大批企業事項處理周期,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政府工作的電子化可以有效增強企業對網絡經濟的認知度,促使他們積極發展網絡市場。另外,政府工作的網絡化還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企業對政府的信任度與親和力。
電子商務是網絡經濟發展的基礎,溫州市雖然出現了大批量的電商,但是其主要局限于網絡交易,而企業間的商務行為采用網絡方式的極少,一般還是采用傳統方式,因為一旦涉及到資金的問題,大部分企業還是非常慎重,可見他們對電子商務還是存在一定的顧慮。溫州市相關機構應當在積極發展電子政務的同時,設置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對企業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消除他們對電子商務的顧慮。
網絡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全體市民網絡意識的提升,只有他們網絡意識普遍提升了,網絡經濟的區域認可才會提升,而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正是溫州市經濟發展的兩個杠桿。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相對飽和的情況下,加強網絡教育,普及全民網絡知識,鼓勵個人網購,企業網銷,政府網上辦公。另外,政府還應當積極普及網絡安全教育與網絡道德教育,樹立消費者及企業守法、誠信與自律的觀念,發展良性網絡經濟。
“溫州模式”曾經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溫州也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而網絡經濟的發展給溫州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在政府大力扶植的基礎上,溫州市網絡經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是因網絡經濟起步晚,發展迅速,也曝露出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政府、企業與個人的通力合作,共同維護溫州市網絡經濟的健康、長久、穩定發展。
[1] 胡潔晴.網絡經濟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改革與開放,2009(6).
[2] 欒洪岐.我國發展網絡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
[3] 吳劍飛.虛擬世界有虛火網絡監管盼實招[N].新華日報,2013-01-20.
[4] 石衛星,劉滿成.基于信息網絡經濟環境下的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1(7).
[5] 高鵬.淺談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J].經濟縱橫,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