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交通建設工程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張玲
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數逐年增加,在整個稅收結構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為減輕人們負擔,切實維護人們的利益,做好納稅籌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討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納稅籌劃存在的問題,指出納稅籌劃的主要方式,并提出納稅籌劃的對策。希望能夠引起人們對該問題的重視,能夠為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具體工作提供指導與借鑒。
納稅籌劃也稱稅收籌劃、稅收策劃,指的是納稅人在滿足稅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稅收政策的導向作用,事先選擇稅收利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處理自己的生產、經營、投資、理財活動。實際工作中應該遵循守法原則、整體性原則、實效性原則等,該項工作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了讓納稅人合理合法納稅,增強主動納稅意識,首先應該全面理解相關法規的規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正確采用避稅和節稅技巧。為實現這個目標,納稅人應該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提高納稅意識,減少偷稅和逃稅等行為的發生。
通過納稅籌劃,能提高納稅的合理性,維護納稅人合法利益,節約和減少納稅人的稅收。通過對比和選擇不同籌劃方案,能減少納稅人現金流出,增加納稅人可支配資金。這樣有利于擴大納稅人生產規模,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的順利進行。
導致內需不足的原因是消費不足,而引起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納稅人可支配收入較低。為提高納稅人可支配收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1],除了出臺稅收優惠政策之外,進行納稅籌劃,降低納稅人負擔也是重要策略之一。
納稅籌劃針對稅收中的優惠政策而定,也是對國家稅收政策的反饋行為。通過納稅籌劃的信息反饋,能促進稅收法律制度的不斷改進,推動稅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對建立更為健全、完善的稅收法律制度具有積極作用。
納稅籌劃的關鍵內容是合法性和籌劃性,對個人所得稅征收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納稅籌劃具有多種不同方式,但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納稅籌劃的主要方式為避稅、節稅、負擔轉嫁。
(1)合理避稅。在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和熟悉稅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對企業籌資、投資、經營等各項活動進行科學合理安排,實現規避和減輕稅收的目的。但該項工作必須堅持非違法性、籌劃性、權利性、規范性原則。
(2)合法節稅。在遵循稅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利用稅收法律制度的起征點、減稅免稅等優惠政策,合理安排企業籌資、投資、經營等各項活動,實現少繳稅和不繳稅的目的。與避稅政策不同,節稅符合稅收法律制度的要求,與稅收法規制度的本意一致,也是值得提倡的行為[2]。主要特征為政策導向性、合法性、策劃性。
(3)負擔轉嫁。采用該方式實現納稅人減輕負擔的目的,一般通過操縱價格的方式,將稅收負擔轉移給他人承擔。與其他方式相比,負擔轉嫁更為方便,轉嫁過程中,納稅人和負稅人可以分離,前者為法律上的納稅主體,后者為經濟上的承擔主體,該方式也是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的重要方式。
盡管納稅籌劃具有多種方式,實際工作中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員等因素制約,目前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基礎薄弱。隨著個人收入不斷提高,需要繳納所得稅的人和稅額在不斷增加,納稅籌劃是應對這種形勢,推動納稅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策略。但目前關于納稅籌劃的理論研究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現實需要,今后應該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為納稅籌劃的改進、完善、工作水平提高奠定理論基礎。
(2)思想認識存在局限性。單位領導和會計負責人對納稅籌劃的認識不足,國有企業相關領導對該項工作不重視,甚至擔心納稅籌劃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這對納稅籌劃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私營企業將工作重心放在拓展市場、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等方面,認為納稅籌劃不利于企業發展,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3)稅收法律制度不穩定。稅收法律制度變化較快,導致稅收籌劃方案難以很好地滿足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某種方案今年適用,明年可能不再適用,甚至與稅收法律法規相違背,難以得到推廣和應用。在稅收法律制度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形勢下,相關部門的宣傳工作不到位,既制約了納稅人稅收籌劃的積極性,也不利于維護納稅人切身利益。
(4)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理論研究人才缺乏,納稅籌劃相關研究工作的深度不夠。專業納稅籌劃人才較少,對稅收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不夠,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缺乏,影響納稅籌劃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另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影響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
為了維護納稅人利益,減輕納稅人負擔,根據納稅方式和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工作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今后應該采取以下改進和完善對策。
作為財務工作人員,應該較為全面地了解工作人員的收入,分辨出應稅收入和非稅收入,掌握稅前扣除的比例和金額。在納稅籌劃中,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1)交納住房公積金或社會保險費。要最大限度落實該項工作,根據稅法規定的標準和范圍,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企業要為員工交納住房公積金,降低員工當前薪金收入,將其作為員工退休后的福利。根據相關規定,員工領取五險一金時,免征個人所得稅,也就是企業通過交納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費的形式,降低納稅所得額,維護員工切身利益。
(2)發放通信補貼。根據相關規定,以現金、報銷方式發放通信補貼,并支付含通信費用性質的補貼。企事業單位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為員工發放通信補貼,扣除一定標準公務費用后,按工資和薪金計征個人所得稅。公務費用按稅前標準扣除,可以采用按月定額發放、以發票報銷等形式,支付員工通信費用[3]。但應該扣除稅前標準金額,降低應納稅所得額,減輕員工納稅負擔。
(3)集體福利分流收入。減少應納稅所得額,使其額度變小,并適用較低檔次稅率。改工資為福利,為員工提供住所,少發工資,實現少交稅的目的。采用假期旅游津貼、提供免費餐等形式,這樣既讓員工得到實惠,還降低了應納稅金額,實現了為員工節稅的目的。
(4)工資薪金與勞務報酬轉化。根據稅法的規定,工資、薪金、勞務報酬適用的稅率不同。因而,當應納稅所得額較少時,工資、薪金比勞務報酬適用稅率20%低,可將勞務報酬以工資、薪金形式發放。當超過20%時,可將工資和薪金以勞務報酬形式發放,實現少交所得稅的目的。
(5)單獨列支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和免稅部分[4]。不屬于工資、薪金、津貼的收入,不予征稅。包括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津貼、生育津貼、誤餐津貼、安家費、撫恤金、救濟金等,這些補助和津貼是單獨發放的。即使將其與工資一起發放,也應該單獨列出,不能計入個人所得稅應稅額中。
(6)爭取采用年薪制。工資薪金采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納稅額增加,適用稅率也提高。某個月收入越高,應稅額也越大。對生產季節性明顯的企業,職工薪金不一樣,每個月納稅額差異較大。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年薪制,更有利于減輕員工納稅負擔。
根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和個人應納稅所得額的綜合計算而成,為減輕納稅負擔,主要需要采取以下對策。
(1)最大限度地將收入轉化為費用列支。在適當的時候,將家庭開支轉化為生產經營開支,經營收入轉化為家庭收入,沖減經營利潤,減少應納稅額,少繳個人所得稅。事先要對該項工作做好規劃工作,實現二者有效轉化,實現減輕個人應納稅額的目的。
(2)適時少計費用。目前個體工商戶常用納稅方式為核定征收,營業額達到一定標準時,才查賬征收。因而新注冊的個體工商戶,前三個月將收入少報,三個月后稅務部門核定征收稅款時,稅額會比較少。核定征收是按照費用核定,將房租、水電、人工等費用進行統計,乘以一定比例,計算應納所得稅。申報時少計算這些費用,可以少繳個人所得稅。
(3)資本性支出轉為收益性支出。為提前減少個人所得稅額,延遲納稅,可采用大化小,一次變多次的形式,在維修或購買固定資產時,采用多次支付貨款、多次取得發票的方式進行籌劃,實現減少納稅負擔的目的。
(4)資金籌集采用相互拆借辦法。個體工商戶之間,或個體工商戶與其他經濟組織的資金拆借,不僅能破解融資難題,還有利于納稅籌劃順利進行。向金融機構貸款需要利息,而個體工商戶之間或與其他經濟組織的資金拆借沒有利率,而是根據相關協議進行,利息支付靈活性較大。當應納稅額較大時,用多支付利息的方式減少納稅額,降低個體工商戶的負擔[5]。
(5)融資租賃方式取得辦公場所和生產經營設備。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以取得更好的運營效果。避免自購設備占用資金,降低設備購置風險,減輕企業生產和運營風險。在經營活動中,采用支付租金方式,增加日常費用并沖減利潤,以降低應納稅所得額,減輕納稅人的納稅負擔。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具有積極作用,能提高納稅意識,減少納稅人稅收,拉動內需。為此,今后在日常工作中應該重視納稅籌劃工作,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重視高素質納稅籌劃人才的培養,從而推動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順利進行,提高其科學性與合理性,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推動納稅籌劃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1] 吳玉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略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0).
[2] 杜建華,程笑,蔡樂.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企業經濟,2012(4).
[3] 文萍.個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4(19).
[4] 袁秀云,王萍.淺析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價值作用[J].價值工程,2014(4).
[5] 么嬈.淺析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對外貿易,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