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包瓊雪
2014年溫州的經濟數據呈現樂觀的上升態勢,全市實現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05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完成工業性投資750.88億元,同比增長24.0%;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6.1%。這兩項數據的增速,均居浙江省第1位。
與此同時,溫州市物流業總體規模繼續擴大,2014年全市完成貨運量12362.7萬噸,比上年增長3.8%;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7379萬噸,比上年增長5.5%。據測算,2014年溫州市物流增加值達到332億元,比上年增長7.8%,但從全省范圍內比較看,溫州物流業發展水平處在第二梯隊,排在全省第五名。
顯然,溫州的物流發展水平不能很好適應溫州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更離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要求相去甚遠。
溫州市物流平臺較少,已建成的物流園區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經濟作用不強,對企業的集聚能力更是微弱;物流企業中重災區是倉儲企業,溫州的倉儲企業不僅規模小、分布散同時運輸和倉儲是分開的,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另外,很多倉儲企業的倉庫建造時間已經有四五十年了,庫房殘破也沒有專業的倉儲設備,根本沒有辦法滿足現代化倉儲的要求,這也導致大量倉庫無法投入正常使用,造成本已稀缺的資源的浪費。
物流全過程所涉及的交通運輸工具、機械操作設備、連通場站建設等的速度跟不上物流發展的速度,現代化物流信息系統重要專用硬件如自動化倉庫、自動輸送系統等配備率非常低,物流樞紐集疏運交通不暢,特別是進入城區道路交通很不方便。物流配套對接集疏運輸設施不足、物流運輸網絡分布不均勻,直接或間接導致整個運輸網絡銜接不暢,城市的貨運交通與客運交通沒有區分開來,擁堵現象時常出現,所有這些都阻礙了物流效率的提升。
溫州的物流就業人員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原來的托運部和運輸公司的員工,這些人主要集中在道路運輸企業。他們的年齡普遍較高,文化水平低,無法吸收現代物流的觀念和技術,專業水平也已經遠遠落后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水平。二是國有企業如鐵路、空港、郵政企業工作人員。這類企業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原因,物流崗位安置的對象大多是員工家屬和土地征用農民工,物流專業人才很少。三是溫州主管物流的道路運輸管理局相關人員,這些管理人員大部分非物流科班出身,缺乏物流專業知識,更缺乏物流實踐經驗。
同時,溫州的物流教育和物流培訓起步晚且教育水平低。一是溫州只有三所學校開設了物流專業,并且其教學條件、專業教材、教學師資都并處于空白階段。這些高校培養的物流專業的畢業生缺乏實際動手能力,上崗適應期也很長。二是溫州的物流企業大多數是小微企業,無法擔當其培養物流人才的重任。培養和引進工作滯后,嚴重制約其產業升級及整體發展,大大影響了溫州市物流企業提供專業一體化服務和一系列物流增值服務。
80%多的物流企業為小微企業,年銷售收入為50萬以下,規模很小、操作以手工和半自動化機械為主、技術手段落后、不具備綜合服務能力、分布分散,主要提供運輸、裝卸、搬運等基礎服務,在流通加工、信息應用、庫存管理、成本控制、共同配送等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和全程物流服務等方面難以提供良好服務。大部分物流企業采用傳統運作模式,管理落后,信息化建設滯后,難以做到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極大地影響了企業運作效率和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溫州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完全或主要提供運輸服務,該模式可以說是最低級的一種,從某種意義上說并不是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為服務企業提供完全的物流整合方案是第三方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溫州物流企業普遍不具備這一特征。
根據溫州市物流用地建設安排區域,按照“儲備一批、規劃一批、建設一批、滾動發展”的原則,啟動物流園區開發建設。優化物流園區、中心與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專業市場、小微企業園和主要經濟腹地的交通聯系,構建高效暢通的物流通道。完善公路、鐵路、港口、航空等不同交通方式間接駁系統建設,實現貨物快速換乘、無縫連接。增加對物流園區內道路、碼頭口岸設施等部分公用基礎設施的政府投資。
溫州要快速推進現代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推廣應用交通運輸部、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海關、國檢等部門已出臺的有關物流標準。發展特種貨物運輸、大噸位廂式貨車、甩掛運輸、清潔能源運輸和綠色環保貨車等現代運輸方式。倉儲設施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倉儲型物流企業加快倉儲設施的更新改造,提高自動化作業和智能庫存管理水平。推廣集裝技術和單元化裝載技術,提高現代化物流信息系統如自動化倉庫、自動輸送系統、自動導向搬運車的配備率,多層次、多方面、多途徑提高物流運營效率。
第一,政府要為物流人才的培養、引進制定相應政策,對于緊缺的物流人才如高技能物流應用型、物流信息化和中高級物流管理等專業人才開啟人才綠色通道,特事特辦。
第二,要引導企業和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能實現零時差對接,促進各方合作的良性循環。
第三,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物流教育體系:一是要加強學歷教育。政府主管教育部門應當鼓勵和允許高等院校開辦物流專業和相關專業課程,為物流領域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積極構建繼續教育體系。多層次多方位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需要企業、行業組織及教育機構共同參與,在這方面,政府應積極加以引導。三是大力推行物流職業準入資格認證。根據物流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物流知識和技能特長,確認其所能從事的物流工作,建立完備的物流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制度,保證職業認證的有序進行。
對溫州市物流企業進行類別劃分,做好行業分類管理。發揮協會作用,啟動物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廣應用物流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健全物流管理的安全協作機制,督促物流企業全面落實收寄驗視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F代物流作為一個深入到國民經濟方面的巨大開放系統和動脈系統,是一個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產業,物流業的特性決定了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在行業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溫州市已建立了物流協會、供應鏈協會等物流中介組織,但幾個協會各自為政,在行業中也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政府要鼓勵行業協會創新思路為企業發展“破冰”;行業協會主要發揮整合資源,助推升級,維護行業秩序三個重要功能。同時,溫州市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可以作為牽頭單位,啟動包括行業協會商會在內的社會組織登記工作和“一業多會”準入機制,使行業協會間形成良性競爭態勢,使得溫州行業協會的發展能夠帶動溫州物流產業發展和物流行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一是制定相關標準,對規定的規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用地、稅收、信貸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對在“營改增”試點過程中稅收增幅大、顯示出良好發展態勢的物流企業及時進行稅收優惠和補償以及為民營物流企業融資提供便利。給優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區別對待”,讓那些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優先發展。
二是制定第三方物流整體發展目標,對未來一段時期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營業收入、占社會物流總收入的比重以上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等制定量化發展指標,有效避免第三方物流發展“無的放矢”。
三是設置第三方物流企業注冊和年檢“門檻”,強化注冊和年檢的審核步驟,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不準使用帶有“物流”字樣的公司名稱,以改變目前物流企業“微、弱、小、亂”的狀況,實施“淘汰一批,扶持一批”策略,以逐步改變目前行業競爭的無序狀況。
四是積極推動物流與制造、貿易三方聯動發展,鼓勵非物流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增加社會上物流的第三方需求,為發展第三方物流提供穩定且逐步增長的物流需求的同時,努力推進物流企業托管置換工商企業的物流要素,推動物流企業參與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
[1] 溫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4-2-18.
[2] 溫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05-2015).
[3] 孟兆晨.區域性物流企業發展戰略[J].物流技術,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