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輝
(廣東省南粵交通清云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廣東·肇慶 526299)
建筑行業有自身的特性,機械化水平低、技術施工繁雜多變、流動性極強,很多東西需要手工支撐,這就使得建筑行業需要很多的勞動力。且建筑施工多是按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流程走,需要在一定的時限完成,一個項目建設階段結束后,后期的工作幾乎是不需要勞動力的。而且建筑行業還受天氣、季節的影響,就更加決定了建筑行業多是臨時性的用工。且建筑業的工作特性就決定了它歸屬勞動密集型行業。所以, 整個建設范疇的農民工總體素質偏低。
首先,建筑企業的用工形式主要分為三種:合同制、勞務企業用工和帶班長制,這實質上就是掛靠一些勞務企業。現階段的勞務作業和決策管理基本分離,這樣在工地上工作的基本上就是農民工。其次,農民工平常管理缺乏,由于各級“包工頭”的層層分包,而農民工一直處于鏈條的最尾端,缺乏從上至下的直接性的管理。所以,農民工的出勤和計工不能準確衡量,工資的發放也不能及時有效掌握,從而,“討薪”事件就會時常可見。再有,合同簽訂的問題。一般來講,建筑施工單位極少會自主和農民工簽訂正規合同,多部分就是口頭約定,而層層分包的方式,也會限制合同的簽訂政策。最后,勞務工資的發放。雖然政府有各類文件明確工資發放問題,可實際工作時,勞務的分包、項目的層層下放,都導致工資薪酬不能直接到達農民工的手中。
建設行業大多實行勞務分包的方式。近年來,解決處理的各類農民工案件,承包商拖欠農民工資的情形經常出現。經常是一個項目被承包后,承包商疏于管理,造成后期的利潤減低,又或是對市場預期過于樂觀,而導致資金鏈條暫時性的斷裂。從而在工程項目完結后,當農民工開始想要得到自己的工資時,就會無力支付,致使農民工拿不到自己的工資。甚至最后可能是“包工頭”“跑路”,農民工找不到負責的人,走到絕路,只能 經由信件投訴以及集體上訪等等,以期求獲得社會注意,拿到自己的工資。并且承包商不完善的管理體制,也會讓民工的工資計算核準資料不能完整提供,也就不能判定農民工工資的精準金額。
從原則上來講,民工的工資需要承包人直接發。這里的直接發,是指承包商自己在銀行設立工資基本戶,將農民工的工資存進銀行,經由銀行的口徑把工資發到農民工手中。而現在事實是,為了方便,也因為農民工好些沒有銀行卡,或是自身愿意收取現金,致使農民工的工作多還是現金支付。這樣,就促使農民工的工資的發放難以掌控,容易出現拖欠工資,且事發后極難取證的現狀?,F階段,每一個承包商拿到工程項目后,都會有自己利益的考量。在每一個關口都會對資金嚴密把控,致使資金不能及時下放,而建造的工程不能停止,所以就會有墊資的壓力,而一層一層往下,資金的壓力下最后會背負在農民工身上,這也是工資拖欠的一個“大地雷”。
出現討薪的問題后,解決問題的機制和手段并不完善。當勞務工作者的政策權益被侵犯時,現行的勞動監察機構好管理體系并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勞動監察人員沒有足夠的配備,沒有一定的威懾力,執法手段不很強硬、處罰力度太過于輕微。且當勞務問題上升到司法層面時,由于農民工自身的素質限制,不能提供法律需要的各類資料,例如工作憑證、工作單位等等。使得法律的取證很難展開。一些欠薪單位也互相推諉,互相“踢皮球”,這都讓勞動監察難以發揮作用,致使不能有效快速的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高速公路上的項目施工,也是建設領域一塊極大的組成部分。為了讓高速公路上的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解決,保護勞務工作者及承包商的正常權益,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等等一系列的法律和規定。我們可以具體從以下幾個層面來探析,怎樣加強農民工工資的管理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有規定,承包人要根據法律制作統一的勞動合同范本,要主動與農民工建設書面的勞動關系。在勞動合同中,對勞動薪酬、勞動日期、勞動條件乃至違反合約后會有怎么樣的責任等,都要有詳細的說明。對于后續的支付形式,或是分包的項目都要有具體的規范。
現階段,一旦我國的農民工產生工資糾紛問題,都是在“事后”處理問題,忽略了問題發生的原因。因而,我們需要追根溯源,注意事情發展的態勢,把問題在源頭掐死,在過程中消滅。從最開始的承包商資質審核,就嚴格把控。對于那些管理不善的,管理層管理有極端偏向的,或是近時期發生拖欠情形的,就要堅決否定。政府部門對建設資金的流向也要及時監察,避免出現虛假證明的情況。從國家政府的平面上構建一個評價體系,用來評定企業的信用級別,嚴格規定合同的簽訂、工資的發放以及社會保險的繳納,依據信用來確定建筑行業的準入機制。
在我國,機構復雜,監管機構多,職責分工不明白,漏洞區域相當多。當出現農民工工資糾紛時,勞動監察沒有足夠的威懾力,不能有效控制事態發展。司法部門不能獲取有效證據,農民工的維權也難以進行。而建設行政部門對工程款的拖欠也沒有有效措施。因而,我國應從法律的水平面出發,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加大處罰的力度,為農民工的維權提供有效的手段。
承包商對農民工在項目中的管理必須要到位。要登記農民工信息,設置專門的檔案,設立臺賬等,好時刻把控農民工的實際情形。并且,對于那些分包出去的勞務。一定要規定那些單位每月、或者是細到每周,及時的提供不同期間已經辭職的農民工與在冊的農民工。從一開始,農民工進場前,就要拿到他們的個人信息,包括近期寸照、身份證、電話號等等,并持農民工身份證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查驗,然后再簽訂協議,把資料掃描存檔后,才能讓他們下場。這樣當監理中心核查的時候就會有據可循,農民工后期工資的獲取也能有依有據。
現在,在建筑范疇整個市場制度都不很規范的前提下,農民工工資的保證金體制已經建立。在工資方面,有關部門可以制定政策,讓施工企業和建筑企業建立一種連帶的責任,從而更有效的監管。在管理中心實施監督檢查時,承包人要積極配合,不能有意識的誤導。檢查工作者必要時還需進工地查看,進行詢問,有效保障工資的發放。
[1]齊峰.鞍山市農民民工工資支付監管流程優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陳輝.建設領域農民民工工資拖欠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建議[J].金田,2014,(6).
[3]胥純.建設領域拖欠農民民工工資問題的調查和建議[J].中國工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