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俊
(十堰市交通物流發展局 湖北·十堰 442000)
行家認為財務管理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著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展開。隨著財政體系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改善和健全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機制是當務之急。
因為事業單位在社會中的特殊屬性,政府部門對其管控和監督的力度不大,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產生漏洞,所以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也必將惠及到具有公益性的事業單位,這些事業單位的資金由國家進行分配,如果大量資金得不到有效的掌控和管理,內部控制缺乏相應制度,必然會滋生腐敗,造成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因而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意識到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必然要求。
事業單位是國家服務于民眾的組織機構,因為它不具備盈利的功能,基本是由國家的財政在支持其運作,所以,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夠最大化的發揮事業單位理財的作用。
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公司,它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它的社會屬性注定其受到民眾的監督,如果能加強對其財務進行管理,保證財政的透明度,保障財政的合理性,使人民都意識到這些財政雖然取之于民,但也用之于民,并且得到合理的利用。
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深入,雖然財務管理得到了加強,但是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
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比較單一,采用的是會計財務管理制度,而這種制度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其弊端也越來越凸顯。這種制度缺乏對單位的財務實際收支進行統計,無法有效和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
預算是財務支出的重要環節,而在事業單位中,因為一些人認為:反正用的都是國家的錢,少用不如多用。所以,在對各項費用做出預算時,第一、采用的都是基本的、簡單的增量預算法,導致預算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撐;第二、盲目預算,實際不需要那么多支出,而在預算中的數字卻大大超出實際需要的支出的數字。
許多事業單位在這兩方面的管理混亂。在資金管理方面,財務人員的使用不當,缺乏監督,導致賬外賬、公款私用、白條抵庫等不良現象存在。在固定資產方面,盤點和清理不及時甚至混亂,資產流失便成為一種常態。
國有屬性的特點,使得事業單位往往對自身的財務管理監督不到位,導致財務管理中出現的漏洞較多,從而滋生違紀違規現象,使事業單位的職能和形象受到影響。同時在內部控制方面,缺乏相應的措施,導致審核缺乏嚴謹,財務報告缺乏真實性、有效性,工作流于形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制約了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為了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特提出以下建議。
如果將事業單位比喻為一艘船,則制度好比船上的舵,指引這艘船前進的方向。財務管理方面也一樣,健全的財務制度就是財務管理這艘船的舵,能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因此,事業單位要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制定適合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如在支出、報銷、預算等方面都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并輔之相關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將這些機制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必能保障事業單位的財產安全,提高事業單位的功效。
1.建立綜合性財務管理制度
綜合性財務管理制度是指各部門、各級別都通用的一些管理制度。如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報銷制度、支出制度等,這些經費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管理流程,杜絕漏洞,避免給人徇私的機會。
2.建立單項財務管理
針對單項的費用收支,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如招待費管理制度、電話費管理制度、出國費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培訓費管理制度、公務卡管理暫行辦法等,通過對這些單項管理,來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
首先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同時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實施細則,對事業單位的資金進行有效管理。其次在內部建立專門的審核監督人員,這樣使得財務流程都得到監管,制度更能落實到位,確保職能明確,程序嚴格。再次是加強內部控制體系的外部監督。內部控制體系的內部監督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有相應的外部監管部門進行監督,則能大大加強內部控制機制的運行,促進事業單位財務資金合理有效的利用。
預算是事業單位財務資金支出的第一道關卡,它的合不合理、適不適度,對單位的財務管理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事業單位本身要建立完善的預算機制。預算不能是建立的想當然、很隨意的基礎上,而是要腳踏實地,內外統籌,科學合理,嚴加控制。同時,也要有相應的監督機制、考評機制,這樣,才能使得資金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才能做好對資金的管理和控制。
加強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主要是從資金和固定資產兩方面入手。在對資金的管理上,事業單位要建立詳細的賬本,使得資金的出入都有一個明細。在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并按制度定期進行盤點和清查,固定資產入賬的和報廢都有相應的制度和流程,確保添加和減少的固定資產賬目一目了然。
財務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它也是一個容易滋生腐敗的部門,這就需要相應的監督機制和制約機制。既要加大審計部門和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度,也要明確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合理配備人員,防止工作的交叉或重復。這樣,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便能得到有效加強。
事業單位的編制往往不是按專業來進行分配,所以導致相當一部分財務工作人員沒有相關專業的知識基礎,必然導致這些財務工作人員在一定時間段內要去進行摸索和學習,但由于專業基礎欠缺,底子較為薄弱,影響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所以事業單位要加強對這些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在人員分配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選用專業性人才,并加強對他們進行考核,使其能自覺去提升自己,做到嚴格要求自己。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得事業單位原有的財務管理機制越來越不適應,而其弊端對事業單位功能的發揮存在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改革和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只要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按照上述措施和建議進行改革,必能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
[1]葉傳高.關于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