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虎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浙江·杭州 310027)
企業的并購活動的主要動機是尋求并購后,所產生的經營協同效應與財務協同效應。而企業財務的協同效應也是企業并購的業績重要的衡量條件。企業在并購重組中,對企業財務協同效應是否產生正面的影響,是并購重組行為的關鍵所在。因此,企業相關人員要對企業財務協同效應加以正確理解,只有這樣才不會使財務協同效應評估失真,避免并購的失敗。
在現今,以貨幣資金來計價的方式有多種,如每一筆資產重組交易中的資產的交易與購買,以及資產間的交換與價值差額等。要使企業的并購與重組得到根本的保障,就必須有充足的資金作支撐。若是資金不夠充足,就會導致企業并購重組的方案無法得以順利地實施。因此,對于那些缺乏投資的好機會卻有著充足資金的企業,在進行并購決策時,應利用并購擁有較少內部資金但有較多投資機會的企業,將其進行合并,從而使企業資本得以降低。
應收款項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項目。作為資產重組的重要內容,應收款項會隨著債權的轉移而使應收款項的重組得以發生。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今天,對應收賬款等債權資產進行直接重組交易的數量也愈加增多。其對企業收回占用資金較為有利,可以將其運用到經營企業中。若是一家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能力較強,而另一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較快,對其貨幣資金加以占用,為企業財務帶來一定的壓力,從而抑制了企業的擴張。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利用應收賬款來對這兩個企業進行重組。
在企業的重組中,其標的物的組成,可能是目標企業的固定資產,也可能是閑置的固定資產。所以,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整合時,應必須考慮其收入效益,并對優質資產進行獨立劃分。而對那些優質資產,要進行吸收整合。針對那些不易劃分且較差效益的資產,應進行剝離。在進行并購時,要對所并購資產中的固定資產的凈值進行盡職調查,其對雙方協商并購資產中固定資產價值、被并購公司對資產轉讓價格的預期的判斷,及固定資產的建構時間及使用情況的了解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在對并購方案進行制定時,并購方要對吸收與剝離資產的界限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明確,促使從目標企業的全部資產中剝離出固定資產,保證整合工作量的降低,使整合成本得到節省。
企業并購中,其負債重組方式有折讓債權人、修改債務條件、債務豁免、以非現金資產清償等多種類型。但無論利用哪種方式進行重組,都將企業資產進行盤活,或是將其進行改良,使企業一直在良性循環中進行并購重組。在公司重組時,要以被重組公司的債務剝離為前提,這樣才不會使重組公司受到被重組公司債務的牽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重組公司入駐后的壓力得以減輕。若是債權人之一就是重組公司,那么就可以“債權轉股權”的方法進行債務處理。這樣可以使公司重組資產的積極性得以提高,并減輕公司負債重組的債務,扭轉虧損狀態。
財務困難的上市公司,對其進行負債重組,可以使其資本結構在短時期內得到改善,使資產周轉率得以提高。但其對企業長期績效的切實改善還不能完全保證,必須要結合股權重組、資產出售等其他重組方式,才能夠使得其作用得以更好地發揮。在進行負債重組中,除了要使資本市場作用充分發揮,將市場風險體現出來外,還要對債權人在并購中的影響發揮出來。而在市場規范化的不斷完善中,對于企業的生存與死亡,未來企業的債權人有著越來越大的發言權,這就必須使有關人員在進行操作時,將債權人的地位體現出來,使其信用制度逐漸完善起來。
而解決企業財務困境的有效途徑,就是進行企業并購的負債重組。若是處理得當,就會使債務人與債權人獲得“雙贏”的效果。其對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及優化資本結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企業盈利的最終實現。
在發生并購交易前,企業是獨立經營的實體,并有著不同的戰略導向。而在并購后,企業雙方原有的戰略基礎已不適應新的環境,這樣就需要對其進行調整與創新,并要保證雙方員工對其的高度認同。為將企業并購后的經營目標與經營理念統一起來,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確定并購后新公司的企業定位與企業愿景,將階段性的目標明確制定出來;二是建立并購后新的管理體系,如集團治理結構、功能定位及管控模式等,使公司在產權明確、權責清晰的狀態下進行高效地運作。
若想保證企業戰略重組的成功,就要進行有效的企業文化整合。由于企業文化有著較強的異質性與連續性,這就使得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導致文化沖突的存在。為了防止文化沖突的出現,就應該在對文化融合程序進行建立時,保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并要對適合企業實際的文化整合策略進行選擇,促使企業文化的新模式得以形成。在進行企業文化整合時,需要注意的是,要將其優秀的部分進行融合與升華,而不是僅作簡單的拼湊與疊加。
每個企業資源包括有形資產與無形資源兩部分,企業主要將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作為其并購的目的。所以,在企業決定是否并購前,第一要分析診斷出企業自身與被并購企業的人力、技術、資本等資源,并將其所需資源與對方是否擁有這種資源得以明確;第二要在并購事宜談妥后,要開始進行整合工作。若是忽視企業并購后的整合工作,就會導致整合戰略選擇不當,整合成本較高且時間較長,最終使企業并購無法順利進行。
例如在某個并購案例中,都是以金融服務為主的甲公司與乙公司,其中,乙公司中的客戶資源、銷售渠道、員工及合作伙伴等都是甲公司所要并購的戰略目標。而甲公司所沒有的一些專業部門,在乙公司中可以得到彌補,從而使甲公司能夠進一步擴張其業務水平與客戶范圍。在并購的半年后,不但沒有縮小重組后乙公司的原有業務,而且使甲公司的銷售收入與利潤的翻一番的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就體現出了無形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協同效應。在具體并購實務中,往往會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固定資產、人員安置、銀行負債等有形資產負債上,對核心技能、銷售網絡、專有技術、行業地位等無形資產往往重視不足,缺乏合理估價和后續整合方案,但這恰恰是能否成功并購整合的關鍵點。
在企業的并購重組中,財務效應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當然,也只有對財務效應所存的問題進行解決,才能保證企業并購重組的順利完成。為此,本文通過對企業資產重組、負債重組及管理重組的財務協同效應的具體闡述,從而使企業并購重組中的財務效應問題的構架和實踐得以明確,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1]張顏瑜.企業并購重組下財務管理職能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
[2]徐俊芳.企業并購重組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6).
[3]杜曉芳.關于企業并購中財務整合的思考[J].中國外資,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