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35)
高等院校屬于非營利性組織,它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不需要核算盈虧。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各高校對投入的資金使用情況的不重視、對資金管理的不嚴格使得資金的使用效率極低;另外,由于各高校比較重視預算收支的平衡、注重高校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聲望、注重高校的社會消息,從而忽略了對高校的經濟效益的管理。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我國高校缺乏成本核算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我國自1999 年開始試行高招制度改革后,各高校紛紛擴大了招生規模,為了能夠更好的使擴招的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現有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各高校大興土木建設新校區、改建教學樓、擴建教學設施、盲目的增加學科的門類、高校的整體發展布局嚴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由于高校的改擴建工程的實施,出現了資金短缺的現象,很多高校除了接受國家財政撥款外,還接受了社會相關機構或部門的募捐,但是這些辦學經費根本無法滿足高校基建的需要。于是有的高校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截止到2013 年底我國高校的負債成本已經超過了2700 億元人民幣。如果還款的期限到來,那么帶給高校的還款壓力是巨大的,而高額的還款利息同時又增加了高校財務危機的爆發。可見,解決高校的貸款問題、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都要求高校必須加強成本管理,不斷創新,進行優化。
(一)高校的管理體制問題影響了成本管理的優化目前,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國高校成本管理、收益的問題,對于高校的成本管理而言,由于存在新舊財務管理理念的沖突、存在新舊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的沖突、教育管理改革與經濟管理改制之間的沖突,都將對學校的資源的高效使用產生影響。例如:各高校的內部管理制度還十分落后,各高校的管理機構臃腫龐大、冗員過多,造成高校的成本管理低效率。再例如:各高校已經建立了相應的資產管理機構來實現對資產使用的管理,但是,對于資產的實際管理機構卻分散到了各職能部門中,而資產的使用權歸屬于占用單位與個人。這種存在著交叉管理、沒有任何有效協調管理的制度使得漏洞百出,最終導致資產管理機構的職能無法得到科學的、有效的監督與管理作用。還有的高校在進行機構調整與人員變動時經常出現尚未辦理資產交割手續的問題,最終導致高校資產嚴重流失,增加了高校的成本、降低了高校管理的效率。
(二)高校成本浪費現象影響了成本管理的優化
高校雖然不像企業管理那樣復雜,涉及的環節也并不多,但是,高校成本管理也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所涉及道德內容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教師、學生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的水電支出,大到高校大型基建的建設支出,由于疏于管理使得浪費現象無處不在。對有型成本的浪費,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水電、紙張的浪費,機構設置不合理都造成的高校內部工作無序性的浪費;另一種浪費就是無形資產的浪費,這種浪費從表面上是看不到的,無法進行準確的衡量,科研成果在轉讓的過程中浪費的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等隱性的資源;還有一種浪費是時間上的浪費,這種浪費也不易被發現,但是對高校的成本管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一些毫無意義的會議所占的實踐、高校內部辦事程序的混亂、復雜、設備落后造成對工作的延誤等;最后一種浪費就是人員上的消耗,人員的冗余、內耗的增加、人員工作配置的不規范等。
(三)成本管理缺乏目標性、科學性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我國大部分高校在成本管理中存在著嚴重的人浮于事、表面工作、流于形式的現狀,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仍是記賬、核算、報表等一些基礎的會計工作。大部分高校財務部門、高校一把手領導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做好財務工作就好了,其他的工作都可以忽略不計,殊不知,高校的成本管理是不同于一般的記賬、算賬登記處會計工作的。另外,我國有的高校的領導是由本校的領導干部、教師提拔上來的,這些領導重視的是高校的教科研工作、招生工作、基建工作,而對于高校成本管理的目標并不明確,目標不明確也就無法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嚴重阻礙了成本管理的有效實施。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我國高校對于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隨著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與高校之間競爭的加劇,高校的管理者越來越重視成本管理,但是大部分高校領導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高校的成本管理要求校內的所有教職員工必須具有全員參與的成本管理意識,高校的教師與科研人員作為高校成本費用的主要消費者,必須樹立成本管理意識,將技術型與經濟型密切集合在一起,全面降低高校的成本費用、全面提高經濟效益。高校成本管理中應將具體的目標進行分解,并下放到高校內部不同的職能部門中,同時制定出相應的考核與評價方案,對各職能部門成本的節約進行獎勵、對成本的浪費予以懲罰。另外,還必須在高校內部加大成本管理的宣傳力度,只有在高校教職工們的大力支持與理解下,才能進一步推動本校成本管理目標的實現。
在我國高校中還存在著嚴重的成本浪費的問題,要想切實優化高校的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須從小處著手、從小事做起,努力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與浪費,節約高校辦學資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對于高校的人與物,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盡量減少限制崗位的人員,在加強全體教職員工整體素質與能力提升的同時,優化員工的配置,加強對高校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的培養,提高高校的人力資源成本管理。另外,對于一些基礎設施的管理一定要落實到位,例如:水電的使用情況,從小事做起。
為了進一步保證高校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須明確成本管理的目標,高校的成本管理作為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其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符合財務理論的基礎。在我國,高校并不屬于是營利性機構,其資金的數量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成本管理中一定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利益最大化的成本管理目標,并將目標進行細化分解,要求各職能部門嚴格遵照執行。另外,各高校應站在長遠的發展的高度來進行成本管理,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促進高校的長遠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我國高等院校的競爭逐漸加劇,各高校之間不僅要比教育教學質量,還要進行管理上的比較。所以,不斷優化高校成本管理將大大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它將伴隨著高校的發展走得更遠。
[1]白冰.高校成本核算問題探析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9,(6).
[2]任婷,石芬芳.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綜述[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馬翠英.淺談現階段高校成本分析與探討[J].群文天地,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