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璠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陜西 710049)
對于傳統企業來講,目前所面臨的趨勢,是轉變媒體開發和管理形式,并完成數字化轉型。通過出版產業和印刷企業的重組,形成數字出版產業鏈。而自身數字轉型能夠開辟高新技術印刷新領域,為出版產業帶來更多的盈利。
數字出版是從編輯加工、制作和發行過程中,借助于計算機等,完成信息的傳遞與出版。網絡的檢索和信息儲存功能,提供了巨大的創新空間,促進出版數字化的革命。而數字出版的最大優勢,則是信息溝通的互動性。網絡信息產業的服務內容,包含了數字出版。利用內容資源和數字技術開發,將內容資源的影響力擴大,是數字出版的核心任務。以下兩個方面,是數字出版產業鏈的特征。
網絡溝通方式將傳統企業的服務方式、經營和生產方式顛覆,即數字出版產業鏈可將產品推向客戶的商業模式。例如廉價和便捷的信息溝通,可使供求雙方的直接對話成為可能性。對于成型產品的購買,已經不再是消費者的追求。他們更希望能在產品上體現自己的個性和理念。因此在銷售模式中,企業跟蹤推送服務和讀者主動定制將會備受青睞。而立足于現實情況進行分析,技術提供商因為承擔著多項任務,如市場調研、信息反饋、售后服務、和產品流通等,這樣就更加凸顯了他們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出版企業在諸多業務領域中涉足,這是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比如,一般圖書出版包括學術出版的,在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公司等運營商,將會對圖書檢索服務有所涉及。而多元化的業務,需要出版商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這就給出版商提出了更多挑戰。另一方面,在眾多領域中,都能使出版商贏得機會,這樣會將單一的風險降低。其次,為滿足市場需求,就需要多種媒體的高度整合。在數字化出版時代,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對讀者的閱讀需求給予滿足。出版企業需要對多種信息服務平臺進行整合,實現高度融合。此外,市場競爭的需要,也要求出版企業對地方資源進行整合,使產品的附加值增加。所以,數字出版產業鏈將實現多種業務同步發展、綜合交錯的發展態勢。
創新業態,實現轉變商業模式的關鍵就在于創新管理制度,在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對效率進行改善,這是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明確產業鏈環節責任義務,協調利益關系,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這是內部管理制度指導的目的。各利益主體關系的和諧需要通過建構上述機制做保障,也是產業管理的最終目標。
在數字化浪潮襲來時,更多的迷茫和困局擺在版權保護面前。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版權問題,不能有效保護數字出版商和著作權人利益,將會影響到數字出版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加密載體數字版權的管理保護措施將逐步過渡到加密內容。
其次,政府對知識產權市場的保護規范,依靠立法和司法來實現,為數字出版的外部環境的保護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字出版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應把增加整個產業鏈價值作為目標,為其更好的處理服務,這是該環節存在的必要條件。企業要想實現更好的業績,就要充分的從成本和質量以及服務等方面下功夫。這是再造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指導思想。應該果斷剔除不能增加價值的環節,并適當地放大價值較大的環節,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其中。比如,就數字出版產業鏈而言,凸顯出設備和技術的地位成為相比于傳統出版的最大特征。
經過多年的發展,數字出版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目前依然存在著諸多對數字出版形成制約的因素。因此必須及時創新數字出版產業鏈,同時對管理方式進行調整,提高科學化的管理水平,對數字出版的轉型和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目前有多種數字出版形式并存,需要對各種數字出版的標準進行制定。由于在格式和版式上,標準還沒有統一,尤其是沒有完善的關鍵性和基礎性的標準。各大出版商為了開展競爭,紛紛將自己的標準推出。這樣不僅對資源的共享帶來影響,同時還使受眾的權益受到損害。所以,為了促進整個數字出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快數字出版標準的制定。
在數字出版產業鏈的創新和轉型過程中,其管理和媒體內容的開發,要遠遠落后于數字出版的發展,同時出現了出版權和內容提供脫節的現象。如一些傳統的出版社盡管具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卻不具備電子媒體出版權,同時版權的提供和內容與硬件提供商脫節。因為硬件設備商、運營商、版權和內容提供方面的脫節,而導致設備、運營、版權和內容及平臺缺乏統一的管理,這樣不單單使不規范的競爭加劇,同時還屢屢發生盜版現象。
為了促進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有序健康的發展,亟待統一管理、深度開發、保護和搜集媒體的內容資源。而通過多次利用和加強內容的開發,使出版產業更加繁榮發展,出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加強統一管理,加快制定各項標準,可規避浪費資金和資源以及重復建設,減少無序競爭,轉變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方式,促進數字出版產業鏈的科學發展。
數字出版在目前還沒有形成合理和統一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因此,應對相對統一和合理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對數字內容建設、利益分配以及數字產品流通服務和數字出版加工生產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通過對相關政策的制定,促進包括渠道經營者、技術支撐者和內容創作者的三方通力合作,將各自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對我國數字出版的產品和平臺的打造,促進數字出版又好又快發展。
結論:從大方向看,傳統出版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就是數字出版。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還會存在傳統出版模式,但在其繼續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進行數字化改造。通過對傳統出版形式和內容的不斷創新,而使其影響力不斷提升,使出版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方卿.論出版產業鏈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2006(05)
[2]吳楣.我國出版產業鏈現狀分析[J].出版科學.2007(04)
[3]吳楣.我國出版產業鏈建設的環境分析[J].編輯之友.2007(06)
[4]余琛,趙雪芹.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鏈問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8(04)
[5]方卿.產業鏈分類與出版產業鏈的類別歸屬[J].科技與出版.2008(08)
[6]劉燦姣,黃立雄.論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整合[J].中國出版.2009(01)
[7]陳穎青.出版產業鏈重組效應:經紀人[J].出版參考.2009(28)
[8]陳邦武.政府與市場在數字出版中的為與不為——試論數字出版產業鏈建設[J].出版發行研究.2010(04)